正文 第四十四章 思念(1 / 2)

“皇上在思念貴嬪娘娘麼?”

穎嬪瞧著皇上的暮光始終不肯離開那件梅花,不禁問了一句。

“朕從未想,也從未不想,陵兒就好像是朕尖上的一顆痣,早已經植入到了血脈。”

皇上說罷歎了口氣,“朕覺得近來身子每況愈下,尤其陵兒走的這幾日,更覺得痛累,怕是時日不久了。”

“皇上!”穎嬪大驚,“皇上萬壽無疆,怎會在如此年富力壯的時候不久於人世呢,皇上也愛戲言,皇上心中憂傷,臣妾深有體會,天下無一為妻者不能體會理解丈夫心中的痛苦,可是若是說出這樣的話,臣妾萬萬不能體會了。”

“瀾兒。”

皇上伸出手,穎嬪也將自己的手伸了出去,“是朕麼多年對不起陵兒,朕也對不起你,對不起後宮中太多的女人。”

穎嬪見皇上竟然傷心落淚,心中也極是難過,“皇上,您就隻有這麼一個人,天下蒼生,江山美人,哪裏能都顧得過來呢?臣妾陪皇上去公主閣看看端慶吧,她能說話兒了,會喊父皇了,也會叫額娘了,皇上忙於朝政,很少得空去看看慶兒,不如今日同臣妾一起去看,可好?”

皇上眯著眼睛笑了笑,“也好,許久不曾看看端慶了。”

穎嬪欣喜著,扶著皇上站起身,正要往勤政殿門外走過去,皇上卻忽然的感覺胸口一悶,似乎有什麼東西堵住了一樣,正要張口,卻猛然吐出了好大一口鮮血,直直的噴在地上,濺了滿滿的一地的血痕,穎嬪嚇得抖了起來,剛要喊周培英宣太醫,被皇上攔住了,“瀾兒,你不要聲張。朕不要願意在此關頭上因為朕的身體而誤了江山之後。”

穎嬪豔照皇上的吩咐,屏退了守在門口的其餘侍衛,隻留下了周培英隨駕侍候。

“朕不久於人世,身邊唯有瀾兒與周培英知道朕的這一道聖旨,大阿哥生母無德,二阿哥隨母生性太過懦弱純良,五阿哥生母驕橫無禮,六阿哥已經是孤苦無依,唯有七阿哥孝幕,年少倒是也勤勉上進,適宜繼承大統,放生母錦嬪出冷宮,宮中采女,靚女一律晉升為太貴人,貴人晉升為太嬪,嬪位晉升為太妃,妃位晉升為貴太妃,葉綰熙貴妃晉升為瑞和皇貴太妃,也算朕為她們的身後榮華盡一盡心了。”

周培英取來黃印國璽,穎嬪早已經是泣不成聲,皇上如同拚盡了全身力氣一般在空白的聖旨上蓋了封印,便一口鮮血倒在了龍榻上。

任啟年十一月,冠梅貴嬪沈氏,歿於長情殿百闕閣,終年二十九歲,破例追封為孝賢瑞善皇後,與孝惠瑞敬皇後齊尊,穆孝帝大悲,臥病不起,於同年十二月駕崩,終年三十六歲,太後感懷情深,特許與瑞善皇後同葬昭靖陵。

穆孝帝後,七阿哥孝幕登基為皇帝,尊生母錦嬪為聖母皇太後,尊嫡母瑞敬皇後為母後皇太後,福晉榮佳氏為皇後,側福晉鄭氏為妍妃,朗妾陰氏為瑩嬪。號穆仁皇帝。

“給聖母皇太後請安。”

此時此刻的萬壽宮已經是物是人非,不僅萬壽宮,整座皇宮皆是如此。

昔日的錦嬪臨西宮之主,與幕後皇太後分管東西宮,自先帝去世,母後皇太後悲痛不已,身體也是一日日的漸差,皇後年僅十四歲,也太年輕,如此錦嬪變成了真正的後宮之主,端坐於萬壽宮團鳳凰寶榻之上,身後隨立的六十八人儀仗屏退左右,僅僅留下一名侍女撐起太後肅牌於兩側身後,一副母儀天下的高貴姿態,今時的太後不過三十歲,加之昔日嬪位的位分不算低了,保養與素常膳食也是極好地,故而看上去不過二十幾歲的年輕女子般,斷斷不能講她與十四歲的皇帝聯係為母子。

皇後與妍妃和瑩嬪跪在殿下,恭敬之極,葉綰熙和瑞禮貴太妃各坐在兩側,笑容盎然。

“起來吧。”

“謝太後。”

三人複又行禮,“給皇貴太妃,貴太妃請安。”

“你們頭一次來萬壽宮請安,行禮如此得當,方才有個做妃子的樣子,想來宮中的規矩你們也算熟悉些了吧。”

太後擺了擺手,“賜坐。”

皇後榮佳氏是眾位阿哥的福晉中年紀最小的一個,卻很是穩重,先行一禮,道,“勞皇額娘惦記,臣妾等悉心學習後宮瑣事規矩不敢有絲毫怠惰行為,如今倒是也明白了一個大概,還勞皇額娘指教。”

太後一向比喜歡妍妃,鄭氏從前為側福晉的時候。極少進宮探望還在冷宮的錦嬪,還不及朗妾瑩嬪走動的勤謹,鄭氏雖然說是側福晉,卻是比尋常的福晉架子還要大一些,一副阿哥所她做主子的架勢,找來了許多不滿,太後有意降了她的位分,一麵寵得她更加驕縱,卻是顧忌著皇帝才剛剛登基,不該背行仁孝禮儀之道,這才保留了鄭氏妍妃的名位,相比之下,對於昔日為朗妾的陰氏倒是多了幾分喜愛,她也是極其乖巧的女子,處處謹慎知禮,像是一個會持家的,雖然如今為嬪位,卻有來日晉封的福氣,便道,“瑩嬪,你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