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高達以及其後的高達係列(3 / 3)

拍了39話就告完結;它也是所有高達係列動畫中唯一一部沒有出小說的作品。

出現這樣的場麵,監督高鬆信司難辭其咎。這位一貫監督勇者係列的導演,以其自身對高達係列的理解與喜好,從“荒野中佇立的一架高達”而獲得靈感,也按照他本人的敘事方法開展情節。本作中

有多處對傳統高達與富野致敬的設定,如“機動新世紀”,暗指富野的“動畫新時代宣言”,故事發生的時代A.W15年也是紀念“動漫新時代宣言”15周年,而第7次宇宙戰爭指代此前的7部高達作品等等,為了吸引舊觀眾,而重新啟用了NT這樣的概念,當然,為了討好新觀眾,女主角蒂法也設定成了三無少女。可

是,高鬆敘述故事的節奏確實有問題,導致前期劇情推進太慢,重點不突出,因此被人詬病,收視率大跌,乃至播映時間被移到早上,這樣雪上加霜,最後隻好腰斬了事。

擔當本作シリーズ構成的川崎ヒロユキ,在他作腳本的《機動戰艦》第17集中,設計了一位可笑且可悲的長官形象,他一意孤行,為了挽回自己的名譽,而強行試駕有缺陷的新型機,最後爆炸身亡。這就是在影射高鬆信司以及他監督的高達X,也算是對高達X的一個辛辣諷刺。

但是,節奏的失敗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川崎ヒロユキ的那個比喻,用在後來的SEEDDESTINY上絕對更加貼切,可SEEDDESTINY的收視率與市場表現卻要好於X。這反映的重要現象是,高達X是一部傳統意義的動畫,不能滿足當時被EVA弄暈了的動漫迷的口味。在那樣一個

以神棍劇情與裝深沉盛行的背景下,X高達吸引不了新觀眾,又沒有極其美型的人設,不能當偶像劇推銷,而其複古的那一麵又不夠深刻,既缺乏富野流的深度,又

沒有0083的軍武風,在劇中對NT作出自己的闡釋,引起了傳統高達迷的不滿,就連其機設都被富野批評。像這樣各方都不討好,怎會不失敗?

事實上,X的劇情本身並不是特別糟糕,那種少年在戰後的荒涼世界四處遊蕩,不斷成長的情節,也未嚐不是一種獨到的風格。高達X實際上滿足了此前SUNRISE一直對高達係列提出的要求,那就是返回原點與適應低年齡層的口味。最終的成品也的確得其所

哉,高達X一切都中規中矩,追求複古,然而其結果是殘酷的,拍出來的作品確實沒有多少人要看,這個打擊之沉重,使幾年內高達都沒有再出TV新作。

不過高達係列還是沒有斷檔,因為SUNRISE從95年開始就在製作OVA《08MS小隊》。本作品原始預定為12話完結,但由於監督神田武幸的健康狀況出現問題,從第7話開始由飯田馬之介接手。故事仍然延續神田所製定的大綱。而在1996年7月27日神田監督病逝之後,飯田與其餘工作人員借由神田所遺留的手記完成至第11話,到那裏對結局是悲劇還是喜劇依然模糊處理。而最終回不稱為第12話,而製作為特別篇“ラストリゾート”(最後的樂園),既說明了故事的結局,也是為了紀念並區分神田監督

的原始構想跟後續工作的差別。

神田武幸是老一輩導演,在機器人動畫製作方麵經驗豐富,除了上文說到的《銀河漂流》與《機甲戰記》外,還與高橋良輔在《太陽之牙》裏合作過。而飯田其實也是不錯的導演,以前參與過《天空之城》、《風之穀》、《魯邦三世》等經典的製作,但執導高達係列還是頭一回。因此08MS的後半部分便出現了許多與一年戰爭背景設定不符的內容,故而他被部分fans謔稱為“飯桶馬之介”。但其實整個08MS的機設在軍武派與考據黨的質疑下都破綻百出,SUNRISE這些年來一直在擦屁股,絞盡腦汁地給說法,最通行的解釋是這是“劇中劇”,似乎還能自圓其說。但作為一部想比較真實地反映戰爭中普通士兵生活和情感的動畫,《08MS小隊》確實非常成功。相信有不少朋友和我一樣,高達啟蒙作就是這部高達版《兄弟連》與《羅密歐與朱麗葉》,也就不再多作評價了。

平成三部曲既有喧囂,也有失意,不過它們的確開拓出了新的道路,也算是讓更多的觀眾對高達係列有了全新的認識。而“高達之父”富野此時雖然長期在養病,但他沒有終止自己的藝術追求,在經曆了數年的沉寂與反思後重出江湖。1998年,他執導了複出後的第一部機器人動畫BrainPowerd,觀眾們驚奇地發現,原來那個滿腹憤懣、思想偏激的黑富野不見了,殘酷的戰爭場景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雖然依舊撲朔迷離、富有內涵,但卻溫馨

感人的故事情節,劇中的主要角色也沒有死亡的,一改富野過去殺人王的傳統印象。從此時開始,富野的稱號變成了“白富野”。

BrainPowerd在當年的動畫人氣度還是相當不錯的,富野也發掘了樸璐美、村田秋乃、青羽剛等諸位聲優,還與菅野洋子首度合作,這些人物都在富野的下一部大作,即高達20周年的紀念作TA高達中擔當了主力。

上述圖片開頭的那個符號讀作TurnAGundam,在數學裏是ForAll,即全部之意。這是高達係列的集大成之作,富野多年的思索與動畫經驗積累,全部在這部作品中傾泄出來。正如富野一貫的性格,它依然是一部不媚俗的動

畫。富野特地請來美國著名美國科幻設定大師席德·米德來作機設,傳說席德·米德在接手高達的設計前,曾經花了三天時間,把到那時為止的高達係列全動畫一集

不拉地看了一遍。最後他確定的造型一反日式科幻的美形風,充滿了美式機器人的簡潔凝練。這麼做引起了極大的非議,TA最被傳統高達觀眾詬病的就是其機設,

胡子高達、野豬高達等綽號不絕於耳,盡管在放映前日本觀眾對此議論紛紛,乃至有“(那個胡子)是不是要當回旋鏢來扔”之類的議論,甚至被某些激進的日本觀眾稱為“國恥”,但富野很欣賞席德·米德的機設,大河原邦男也將TA稱為高達中最優秀的設計。而SUNRISE最終也還是將具有紀念意義的第100號MG模型給了TA。

TA也是最後一部使用賽璐珞作畫的高達作品,其畫風被人戲稱為“世界名作劇場”。全劇充滿了浪漫主義田園詩風格。劇中描寫的地球居民與月族間的衝突與戰爭,那活生生就是巴以爭端的藝術化再現。原先是同一個祖先的人們分成兩個民族,一個逃到遠方,躲過了大災難,擁有高科技與先進武器,另一個則在祖輩的土地上世代耕耘,科技落後,而現在,月族發起了返鄉運動,他們占領了地球居民的土地,拉起鐵絲網,建立隔離區,而地球人隻能使用一戰水準的武器對機動戰士進行反抗。究竟誰是誰非,富野不作臉譜化的處理,對種族歧視等醜惡現象雖然加以刻畫,但並不像0079與Z那樣通過丟殖民地、灌毒氣等劇情濃墨重彩地強調雙方的衝突與矛盾,而是選擇了數個極其藝術的角度,以類似童話般的情節,讓觀眾在感受到每個角色可愛之處的同時,也理解到偏見

與對抗的不合理,交流與理解的重要性,還有奮鬥與和平的可貴。劇中男主角羅蘭·賽亞克的那句宣言:“我是月之民,但我愛著地球,我會和一切不重視生命的人戰鬥”,真正道出了本片的意境。

羅蘭是曆代高達主角中性格最正常的男主角,其他男主角或多或少都有點性格問題,別說阿姆羅、卡繆、希羅這種明顯有毛病的,就算陽光少年卡洛德,也曾有過倔強叛逆與迷惘痛苦的時候,而羅蘭卻是一直乖巧可愛,但關鍵時又非常有見地與行動力的形象。刻畫出這

樣好孩子型的主角,對富野來說,真的是很少見,也體現出這位老人思路的轉變。但是,羅蘭麵對戰爭時的是非觀很分明。雖然鬥爭的兩個民族整體上難以區分是非,可具體到個人乃至組織的行為,是有對錯善惡的。羅蘭一直在與欺壓弱者的人戰鬥,而不管對方是月之民還是地球人,這並不是W那樣腦殘的絕對和平主義,更不是日後種與種命中粉紅神教的那種削人棍式偽善戰爭觀。從這點來看,富野堅持的根本理念還是沒有變,不過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樣隻強調戰爭的殘酷性,相反卻以許多情節描繪出了一個參與戰爭的目的是為了救人的主角形象。TA高達是曾經毀滅過地球文明的終極武器,但到了羅蘭手裏,卻可以當運輸車和洗衣機,而核彈這樣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則被羅蘭用來炸毀墜落向月麵都市的小行星碎片,故事最後的月光蝶將TA與TX兩部機體完全封印成繭,與黑富野時代那個光之翼毀滅地球生物的構想形成了多大的反差?

不錯,有些人不喜歡TV版的TA,是因為覺得它太藝術,也太富於童話色彩了。諸如現實的巴以衝

突中,沒有羅蘭這樣能親身感受兩個民族苦難的孩子,沒有迪安娜女王這樣能夠理解兩個民族境遇的領袖,也沒有TurnA

Gundam這種弱者能借以製約強者的終極武器。他們更喜歡的是由富野之外的作者創作的TA小說版,在那裏,月之民與地球人的戰爭以彼此種族滅絕而告終。

他們以為這樣就足夠深沉了,但是我要問,童話有什麼不好?正如古龍所質問的:“人性並不僅是憤怒、仇恨、悲哀、恐懼,其中包括了愛與友情,慷慨和俠義,幽默與同情的。我們為什麼要特別注重其中醜惡的一麵?”

TA的音樂特別值得一表。片頭曲請來“新禦三家”之一的西城秀樹演唱,已經是高達史上首創,而劇中的作曲更加經典,菅野洋子在BrainPowerd之後,再度接受富野的委托,給我們帶來了一係列優美與雄渾、傳統與現代並存的曲目。尤其是MOON,這首天籟似的曲子與最後一集的“黃金之秋”堪稱珠聯璧合,共同成就了整個高達史上最優秀的場景之一。

TA是白富野三部曲中的精華,也是90年代以來高達動畫的最高傑作。富野借由這部作品,也終於完成了對自己的超越。無論劇情、人物、畫麵還是音樂,TA都猶如醇酒,經得起慢慢品味,隻要靜下心來去看這部動畫,會發現網上許多對它的指責根本是很無謂的。所以在這幾年,當喧囂已經遠去,浮躁已經消弭時,動漫迷們對TA的評價便越來越高,這算是一個可喜的現象。當然,也可能是他們已經被種與種命這兩部商業化大餐給徹底惡心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