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高達鬥士都一起出擊。在這最後的戰鬥中,阿倫比告訴因不敵惡魔高達而垂頭喪氣的多蒙:“我教你打開女孩子的心的魔法咒文,那就是‘我愛你’!”在眾人屏息注目下,多蒙鼓足勇氣向鈴告白,打破了鈴的心之殼。鈴從惡魔高達中掙脫出來,飛入多蒙的懷抱,兩人共同發出“愛的石破天驚拳”,徹底摧毀了惡魔高達!在歡呼聲中,多蒙和鈴騎著風雲再起飛馳向遠方……
不管V高達的
藝術性究竟如何,從市場而言,它是徹底失敗了。但SUNRISE還是不願意放棄高達這個金字招牌,同樣也不想損傷了富野這位老導演的麵子,所以在V高達播映結束後,還是計劃找富野來製作一部新的高達動畫,作為高達15周年的紀念作。由於遭受了F91與V的雙重打擊,所以再以UC為背景製作動畫變得不合時宜了,UC原案在討論過一陣後就被放棄。當時由於街霸2等格鬥遊戲流行,還有《七龍珠》這類的動畫興盛,所以最後的討論結果是,幹脆做一部類似風格的武鬥派高達作品出來,當然,還是要考慮到賣模型與玩具的市場需要,由於當時SD高達模型比較熱銷,也希望新作能夠更卡通化,能適應小學生的口味。富野一聽這個建議,表示那正好,幹脆把所有出場機體都搞成高達,再讓高達自由摔跤算了。而且,沒人比今川泰宏更合適執導這部作品。他全力推薦今川,自己在家休息養病就行了。
今川泰宏何許人也?這位原先是做動畫師出身,後來發現自己沒這個天賦,中途轉入動畫監督行業。他初露頭角,就是參與了1983年富野執導的名作《聖戰士登拜因》,不但擔任分鏡一職,而且還提出了奧拉力暴走、聖戰士巨大化的劇情構想,被富野采用。以後又參與了高達Z與ZZ的製作,因此,說他是富野的弟子也不為過。當然,他自己的成名作,是在1987年導演了《夥頭智多星》(『ミスター味っ子』),這部作品誇張搞笑的風格很受好評,開了後來“料理對決”的先河,“像在月黑風高的晚上,兩位廚師一個背著鍋一個拿著鏟,然後很酷很傻的說‘我們用料理來決勝負吧,今天的主題是XXX’,或者是在吃了某樣極為好吃的東西後可以在背景裏顯示出來火山噴發、波濤洶湧、上天入地這種誇張的場麵就是今川泰宏首創的。”因此周星馳的《食神》以及這幾年在國內反複播放的《中華一番》,都能算是向今川致敬。而到了1992年,他開始導演OVA《Giant
Robo地球靜止之日》,在劇中對橫山光輝的諸多漫畫經典原作來了個天翻地覆的大改動,梁山英雄變成現代特工,傳統主角化身反麵人物,充分體現了今川“原作粉碎機”的顛覆與惡搞精神。諸位機器人動畫迷如果沒看過這部片的話,我還真推薦您找來看看。當然,如果您是像我一樣的機戰迷,一定對Alpha裏的戴宗、鐵牛、諸葛亮孔明、混世魔王樊瑞、衝擊之阿爾貝魯特等人物抱有深刻印象的,這裏無需再多說什麼了。
富野在自己的弟子中推薦這麼一號人物來做高達,從好處想,可以說他眼光獨到,知人善用;但從壞處想,富野也未必就沒有借今川之手砸掉高達這塊招牌的意圖,反正當時他對BANDAI收購SUNRISE是非常不滿,而對高達係列是基本絕望了。
果然,今川這樣個人風格極其強烈的導演,的確是給出了個絕對異樣的結果,《機動武鬥傳G高達》說是對以往高達世界觀、機設、人設、劇情等等諸要素的徹底顛覆都不為過。但是,它卻並未如同富野設想的那樣成為毀掉了整個高達係列的作品。對G高達的評論是極度兩極化的,許多正統高達迷不見得喜歡它,但有許多新動畫迷卻很欣賞它,兩者相互抵消,最後的平均收視率為4.1%。在商業上,它還是促進了高達模型在低年齡層的銷量,可它並不是如完顏陳和尚大哥說的那樣,“是給幼兒園小朋友看的”,許多成年動漫迷一樣很喜歡這部作品,他們追求的就是其中的熱血、鬥誌與理想情操,在身處逆境時,這是一服強心劑。至於傳統高達迷所質疑的合理性,和今川談這個話題根本就沒有意義。其實,日本人迷戀的人型機器人用於戰爭這一主題,難道有什麼現實與合理性可言麼?G高達卻恰恰是全係列中,唯一能比較合理地解釋為什麼高達要做成人型的作品。
今川是第一個接手富野留下的重擔的高達TV動畫導演,他深刻地理解了富野的苦衷。因此,G高達的劇情中,最閃光的一部分,就是多蒙與東方不敗的師徒之情。師傅一直都深愛著大自然,但目睹人類對自然的破壞,最終決定自己走上毀滅人類之路,卻被親手教
出的徒弟阻止,在將對未來的希望寄托給徒弟後,安然辭世。如果我們把這段劇情簡介中的“自然”換成整個高達係列,就會發現,多蒙與東方其實就是今川與富野的漫畫式寫照。正如多蒙永遠保持著對東方的崇敬之心一樣,今川也一直把富野作為自己的導師,他是真正了解富野想做什麼,做了什麼與為什麼的人。
從這個意義上說,G高達一點都不幼稚,絕不是一個“高達聖鬥士”的戲謔稱呼能概括的。富野的確教出了一個好徒弟,他將高達係列從瀕於滅亡的境地拉了回來,又開創了新的市場與目標人群,保住了師傅的招牌與名聲。因此,富野在後來對今川也是讚許
的,這對他來說可實在是不容易。如果沒有G高達的成功,也許富野就再不會製作TA高達與Z的新劇場版了。能深刻領悟前輩的悲傷與無奈,並能超越那份感情,而讓自己升華,這就是G高達的非凡之處,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多蒙與東方不敗高呼吧:“流派!東方不敗は王者の風よ全新!係裂!天破俠亂!見よ!東方は赤い燃えている!”
G高達作為“平成三部曲”的第一部,已經開了個好頭,而且它在高達係列中首度引進了戰隊模式,可以算是日後W與OO的先祖。
由於G在低年齡層的成功,SUNRISE又重新燃起了製作新一代高達的熱情,當然,他們也看見了傳統觀眾對G的不滿,所以這一次他們的變革幅度小了一些,本作的シリーズ構成——即在腳本中主要把握作品整體節奏和方向的職務——隅沢克之又提出了要再現初代到V高達的經典風格這一設想。然而,94年後的日本動漫市場雖然開始逐漸複蘇,卻彌漫著一股美型風的熱潮,《不可思議遊戲》、《天是紅河岸》這類少女向動畫紛紛登場不說,連當年的機器人動畫都不能免俗,出現了《魔法騎士レイアース》這樣的作品。為了適應這種潮流,出於開發新市場
的考慮,W高達最後設定了五位美型少年,且雖然沿襲G的戰隊模式,但不再是僅僅描述一位主角,而是將五少年全部當作主角來描繪。本片的監督交給池田成,在人設上,專門請來了村瀨修功。這兩位是做什麼的?當年SUNRISE製作的,被引進國內公映的那一部《魔神壇鬥士》(日文原名:鎧伝サムライトルーパー),大家還有印象麼?他們兩個就是這《鎧傳》的監督與作畫監督,而《鎧傳》也是一部以五個少年作主角,博得女性好感的大人氣動畫……大河原邦男在機設上竭盡華麗之能事,五架各有特色且帥氣的高達也的確吸引了許多人的眼球。
然而,觀眾們對W高達的劇本卻議論紛紛,故事中數方勢力彼此間糾纏不清,相互混戰,其中劇情與邏輯的混亂程度令人相當無語。原因是這樣的:本作雖然原來是由池田成監督,但從第10集開始,池田已經不再按照原來的構思開展劇情,而到了製作半年之後,池田被換下,讓勇者係列的監督高鬆信司來監督,直到作品完結,而隅沢克之也趕緊再把故事撥回到原來的軌道,最後的收場又比較像傳統高達了。
盡管收視率比起G高達來隻是略有上升,達到4.3%,而且對劇中的主角光環與政治理念還有許多
負麵評價,但本片依然成功開辟了女性市場,開了往後GUNDAM係列大量美少男、美少女為主的先河,對SEED係列有極大的影響。因為W的市場成功,所以在次年又推出了OVA——EndlessWaltz,這部作品的劇情得到的好評比本傳要高不少,而經過修正的機設更加絢爛,算是為W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W高達是平成高達三部曲中人氣最高的一部,也是在海外國家放映最多的一部。本作是在美國首映的第一部高達作品,在北美取得了相當的好評,在法國和意大利的受歡迎程度遠遠超過了曆代任何一部高達,在中國也是在90年代中期最先火起來的高達作品,看來各地的女性思維方式還是有相同之處的。再插一句,W與其OVA在全世界的人氣度是真不錯,這也是為數不多的能用阿拉伯文搜到其簡介的高達係列作品。
但本人卻以為,W高達開了一個很糟糕的先例,那就是使得高達係列首次在缺乏故事性與內在邏輯的情況下,還能獲得較好的市場回報,這算是新世紀的那幾部偶像劇高達東施效顰的直接導火索。
比W高達播映稍晚些時候,EVA的誕生,還有它那爆炸性的影響,給日本動漫注入了全新的氣息,
使得動漫文化迎來了新的一次高潮,也深刻影響了當時動漫迷們的欣賞口味與審美觀。如果說傳說巨神是富野扭曲心理的集合體的話,那EVA就是庵野秀明扭曲心
理的集合體,庵野不愧是深受富野影響的後輩導演,他表現的思想雖不見得比富野深刻,但用的手法卻比富野更加極端。從EVA成功以後,抄襲或模仿EVA的作品為數眾多,它們雖然未必具有富野與庵野似的內涵,但卻可以抄那些表麵化的要素,比如EVA的宗教神秘主義背景設定,比如意識流的手法,比如令人費解的對白,比如三無少女等等。而日本動漫迷的鑒賞力也就這樣被一並歪曲了。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誕生的高達X是一部悲慘的作品,它播放的時間太過於不巧,前有EVA,後有機動戰艦,這兩部可是直至98年都把持著角色人氣度前三位的神作,在95年至96年的這兩大絕世高手夾擊之下,還沒有哪部動畫能有勝利的希望。然而,其他動畫即使不能勝過這兩部作品的市場表現,但還是可以像《魔劍美神》那樣有自己立足的餘地。
可惜,X的市場表現非但不算成功,甚至連立足都做不到,前半期收視率還有3.5%,而後半部收視率僅有1.2%,全劇總計平均收視率為2.8%,創下全高達係列至今最差紀錄。因此X還附帶有兩個不光彩的紀錄,即初代高達以來集數最短的作品,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