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浪漫的主義(1 / 1)

細雨飄飛的日子,

人去的空樓是守候的浪漫;

陽光鋪灑的大地,

迎風開放的鮮花是蓬勃的浪漫;

細雨飄飛的日子,人去的空樓是守候的浪漫;陽光鋪灑的大地,迎風開放的鮮花是蓬勃的浪漫;靜謐的山穀,來去鳴囀的鳥兒是悠閑的浪漫;山環水繞的自然,是相依相戀的浪漫;

不論是文學、繪畫、音樂、建築或者電影,浪漫都是它們的一種風格。在人類的服飾史上,人們將公元1825—1850年之間的這一曆史階段稱為浪漫主義時代。可是什麼是浪漫主義?人們解釋說:浪漫主義(Romanticism)指的是文學藝術上的一種創作方式,通常是運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豐富美好的想像、非凡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從而用來反映現實生活。於是,那些為突出寬肩、細腰、豐臀而設計的寬大而膨起的袖籠、誇張的篷裙,以及印花或提花的綢緞、鏤空的花邊與緞帶等,便一度成為歐洲女性競相追逐的時尚。浪漫的氣息在這一時期風靡流轉,清淡柔和的各種顏色的運用,對華美富麗的追求,精致卻不過分奢華,誇張卻不顯得妖嬈,熱情卻不扭捏作態,它給人的印象總是雅致精心而輕盈飄逸。即使時光流轉,當我們今天翻看到歐洲17世紀至18世紀巴洛克風格的法國宮廷服飾與洛可可風格的巴黎沙龍服飾時,其浪漫主義的跡象依然清晰可見。

且不說西方,看看我們自己,便會發現人類花在“浪漫”上的心思已足多矣。先民們將日、月、星辰、山、龍、藻、火等自然界的現象、事物繡於古老的服裝之上,既是自然崇拜的意味,又體現出原始的美趣;宋人將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花卉插於首服(即帽子)之上,遠而觀之,一團繁錦氣象。到了現在,人們對浪漫的看法更多地體現在對“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那種田園情調的回味,濃濃的懷舊風格占據了幾乎每一個浪漫主義大師的心。不管是珍妮·朗萬還是保羅·波烈、瑪德琳·維奧內、艾爾莎·夏帕瑞麗,都曾將浪漫的主題一再演繹,並成為女性朋友們心儀向往的裝扮。

讓我們再回味那些細節處的拋袖、花邊、滾邊、鑲飾、刺繡與花卉圖案吧,就在你邁開腳步的時候,浪漫也隨之目眩神迷。或許隻是發際的絹花,可它隱藏著欲說還休的千言萬語;或許是手邊不經意露出的線繩,可它的心細著意卻顯露出細致與秀雅;連衣裙下擺綴著的絲質碎花,就像是一個個未完待續的夢,即便是那一身素潔的紗質連衣裙,再配上一件純麻質地的方格上裝,衣角的一朵絹質黃色小葵花,也是心結所在;討人喜歡的娃娃裝扮裏,白襪紅皮鞋的搭配是不是讓人想到秋日午後在街道櫥窗外經過的女孩?或許是一頭蓬鬆的小卷發,那隨性將它們束起的亮黃的結繩小發圈,卻也不小心透露了“浪漫”的心機。

所以,大師會說:“浪漫”並不在於服飾的價格上,卻在於搭配的“巧”與“妙”。於是,自在悠閑的女孩正從你的麵前走過,她的布裙、布包奪人眼目,簡單的馬尾束於腦後,露趾皮靴攀繩而係,讓人想到田園野趣的悠然。在越來越快節奏、高效率的時代,女人向往的浪漫更加婉約嬌柔,那些圓潤柔和的線條,平靜淡雅的色調,柔軟貼體的麵料,以及於細節處更加強調獨到的個性化飾綴裝點,將女人夢想的浪漫氣息渲染烘托得濃鬱淳厚。於有無之間,或在現隱之際,衣著者的浪漫,便飛揚起來。

浪漫所彰顯的自然、健康、恬美、純淨、明麗與清新,可能就在你們相遇的那一眼,或擦肩而過的一瞬,或在遠遠回頭的停留之際,欲走欲留。所以,本質上的浪漫並非一種固有的樣式,也非具體的型款,隻是一種精神層次上的氣質,一種文化上的風格,一種著裝上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