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鬱的中國情結成了西方的一個夢,它像霧一般的朦朧隱現,輕輕地彌漫過西方的天空,帶著憂鬱的感傷,讓人想到秋季絢爛變幻的色彩,似乎無處不在,卻又始終不明了細節。
當cD公司的掌門人約翰·加裏亞諾(JohnGalliano)將夜上海的浮華、奢靡與精致攬入筆下,用華夏民族的旗袍與瓷器中的華美與瑰麗點燃靈感的火花,古老中國的細致就已經創造出了新的時尚,一種古典與現代、奢華與實用高度統一的完美結合。
濃鬱的中國情結成了西方的一個夢,它像霧一般的朦朧隱現,輕輕地彌漫過西方的天空,帶著憂鬱的感傷,讓入想到秋季絢麗變幻的色彩,似乎無處不在,卻又始終不明了細節。在每一個日子裏,人們企盼美能夠再獨特一點,寧靜一點,就如同中國的味道。
中國結
循環往複,來來回回之後的精致與優雅,這是中國結的性格。從古老的“結繩記事”開始,我們便與“繩結”結下了不解之緣,這種於簡單的結理中展現的千變萬化,不僅具有象征的含義.同時也體現了中國人的心靈手巧與聰穎靈慧。古老的“同心結”,乃兩根彩繩的環回抽拉之後形成兩個同心圓的形狀,這種獨特的形狀,被賦予了相愛的男女“同心永結”的含義。由此,一根情意綿綿的絲線,便承載了情侶間深情款款的訴說與沉默無語的盟誓。“腰間雙綺帶,夢為同心結”,中國結式的含蓄與形象亦如同中華民族豐富而含蓄的個性。
自古至今,它不僅是人們束發的帶飾、衣服的結飾與紐飾,或者是腰飾等,它還以繩結連點而成麵,成為服裝本身的組成部分。
純手工編織而成的中國結與現代時裝的結合,可謂是一種意義深遠的嚐試。古老的繩結工藝在時尚之服的廣闊空間裏得到升華與發展,時裝也正得益於這種心思交融的精心著意的裝點,才更光彩奪目。
簪釵
看到古老的鳳簪,人們不禁想“鳳凰落鬢”的動人。簪釵於發絲間的流連、顧盼與纏綿,是對縷縷青絲的依戀,更於輕巧利落之間,塑造青絲千姿百態的靈韻與風采。古人說“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雖然隻是一隻小小的簪釵,它卻道出許多細致豐富的內涵。
中國古代的女子插簪別釵,標誌著成人,當時人們都會為家中的女子舉行“簪禮”。長長的青絲經手中那或骨石或竹木或金玉或牛角之質的簪釵一插,便端凝有致起來。不論質地的貴賤,都表現出簪釵乃當時的常用綰發用具。與今天的女子們相比,古時的女子對簪釵的用法似乎更加講究:或橫插或豎插或斜插或自下而上插等等,不盡一致,十分豐富。當我們身邊的時尚女子像千多年前的古人那樣拾撿起這古雅精致的簪釵,那些隨著步履輕搖的鏈墜,那些酷似蝶兒展翅的靈動,其簡潔中不失端莊典雅的精致,其搖曳之際頓生綽約靈動的妙意,不禁生出許多女人的牽掛。
看看眼前戴簪釵的女人,在留給你一個美麗背影的同時,是打理得絲絲入簪的青絲,於平淡樸素中對你曆曆呈現出款款風情。想想,要是沒有這“翠釵金作股,釵上蝶雙舞”的舊物,沒有“頭安金步搖,耳係明月璫”的意韻,這動人的麗影恐怕也會少了那些精彩的情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