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後記我曾是世上最不淡定的人(1 / 3)

過去的我瞻前顧後,遇事總是思來想去,猶豫不決。

過去的我敏感多慮,一點小事、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會讓自己憂心忡忡。

過去的我完美主義,凡事都想贏得別人的肯定,力求完美無缺,進而總是陷入自責和批判。

過去的我混亂不堪,生活沒有明確目標,做事沒有原則,結果總是虎頭蛇尾。

過去的我黯然沉重,內心彌漫著焦慮不安,總是愛胡思亂想嚇唬自己。

過去的我有太多太多的不堪,以至於發展為抑鬱症。

慶幸的是抑鬱曆練了我的心靈,改變了我的人生,使我知道有一種活法叫“淡定”,有一種力量叫“淡定”,有一種幸福叫“淡定”。

陷入抑鬱,探索自救

高考後我在家度過了一段相對輕鬆的日子。和所有年輕人一樣,我喜歡躺在床上幻想未來,規劃人生,有時候一想就是大半夜。可沒想到,這種對未來美好的憧憬演變成我抑鬱症的導火索。沉溺於這種憧憬時,突然一天,我陷入了莫名的恐慌之中,對周圍的人和物都感到極其的恐懼與不安,世界對我來說到處都充滿了危險,人人都是可怕的,任何細微的變化都會給我帶來不安——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滿腦子的念頭都和焦慮恐懼聯係在一起。

一天晚上我通宵未眠,整晚都在焦慮與不安中度過。錯綜複雜的恐懼和絕望像魔咒般緊緊糾纏著我。一方麵覺得自己在鑽牛角尖,認為一切都會自然地過去;另一方麵又偏偏放不下這些念頭,感覺一天不消除這些恐懼的念頭,心裏就沒著沒落,就一天也睡不好。

隨之而來的是身體上的不適,經常頭痛難忍、胸口發悶。恐懼、焦慮的思想讓我無法平靜,屋子裏的好多東西都成了我發泄憤怒的犧牲品。

8月份,我收到了重慶某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然而我卻沒有一絲的喜悅。我感到更焦慮:離家千裏又沒有親戚和朋友,以我現在的狀況能否把大學讀下來。

在強烈的恐懼和掙紮中,我硬是咬著牙堅持到了北京,找到朋友推薦的一家心理醫院。當時,高額的谘詢費和醫藥費簡直出乎我的意料,但我想隻要能治好自己,哪怕學費都花光了,我也豁出去了。可沒想到的是,那個心理醫生對我講的全是漫天的大道理,絲毫沒有減輕我的痛苦,反而讓我感覺像是沒有出路了。

背著厚厚的行囊,手裏拎著一袋子的藥,渾渾噩噩地到了重慶。一出火車站,感覺自己完全像到了另外一個世界,高山林立的地形和悶熱的天氣讓我無法適應。就連語言交流也成了障礙,加上焦躁的心情簡直讓我欲哭無淚。

在大學的幾年裏,我從未停止過求醫。我先後去過北京、上海、哈爾濱等各大城市,幾乎訪遍我了解到的有名的心理醫院和心理谘詢中心。奔走了一圈之後,我才敢於承認,自己患上了重度的抑鬱症。當時我的症狀已經不僅僅是抑鬱,還伴有明顯的強迫、恐懼和焦慮的情緒。用專業的話說,症狀已經全麵泛化。我發現自己無法集中精力做任何事情,包括看書、聽歌等許多小事。整天覺得自己像被一片烏雲籠罩著,陷入了無法掙紮的泥潭,總是掙脫不了這種強烈的束縛,整個人處於崩潰的邊緣。

出現轉機,有所突破

我在求醫過程中,還遇到比較大的困惑,就是醫院和心理谘詢中心的理念上有很多衝突,醫院主張藥物治療為主,而心理谘詢則主張心理治療。在方法和理念上,更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搞得自己像隻無頭蒼蠅一樣撞來撞去。無奈之下,我隻好一邊求助治療,一邊自己摸索,慶幸的是,這個鬥爭的過程便是我人生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