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船上好風光,坑你沒商量(1 / 3)

要說中國曆史上名聲最壞的皇帝,隋煬帝一定能排名前五,不過呢,他開鑿的這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卻當真給隋唐宋元明等等後世子孫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船在廣闊的河麵上行駛十幾日,一直無風無浪,無驚無險。進入江浙一帶,河麵上的風似乎都是軟的,兩岸綠柳依依,天藍水碧,加上鶯啼蝶舞,風光柔美的讓會友鏢局這些走鏢的粗人也迷醉。眼看揚州就快到了,大夥提到嗓子眼的一口氣終於鬆了,開始有說有笑起來。

因為要的急,他們沒雇著太合適的船,隻雇到一艘中等偏小的半客船。這艘船前尖後方,尖頭鑲了生鐵,破水容易,速度比一般的兩頭方的船要快了不少。但是前頭做成尖的,當然會浪費一點地方,所以船艙裏隻有三間勉強能轉過身來的小單間,客鏢主仆和鏢頭張德茂各占一間,其他人就隻能在甲板下大倉裏擠著了。

這艘船慣跑長路,也和他們鏢局一樣人貨都帶,底下的大倉兼備住人裝貨兩種功能。大概上一次裝了鹹魚,臭味彌漫不散,加上地方又窄小,隻熏得人頭昏腦漲,無處躲藏。所以每到白天,一眾鏢師夥計都會出來甲板上透氣看風景,不到深夜誰也不回去,二十幾人把甲板站的滿滿的。好在鏢局裏也沒有吃不了苦的金貴人,這麼多天熬下來,大夥還是站在甲板上有說有笑,也沒有人生病。

天色擦黑,船漸漸駛入一處平緩的水麵,運河在這裏打了一個彎,水麵寬了,水位就低了不少,船行的速度也慢下來。

好似憋了一路的熱鬧突然集中爆發出來一樣,隻拐了一個彎,各種聲音就充斥整個河麵,許多船隻變戲法一樣多了出來,懶懶的停在河中不動,大小船隻擠擠挨挨,人人臉上都露出喜氣。

此處地名叫淮口,是水路上私下裏一個很有名的貨物集散地,凡船到這多半都要歇息一晚再走。

說私下裏有名,是因為淮口本是一個很普通的河岸,能形成今天這種熱鬧局麵全靠前方八十裏外的水師關卡。

朝廷在河麵上設置關卡,自然是為了收稅。對於商人來說,卻是交的越少越好。於是淮口的貨場就自發形成了。從北邊運貨過來的人放下些貨再過關卡,從南邊來的船過了關卡再裝貨,自然能省下不少錢,八十裏在水路上大概就是半天的功夫,貨物買賣互換在淮口進行最方便不過。八十裏外的關卡已經是買通了的,稅兵對此心照不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當然,這也隻能小打小鬧,大宗的貨物還是要在原產地運輸更劃算。不過,即便是運大宗貨物的大型貨船,也有不少會在淮口停一下,補充食水雜物,貪這裏東西便宜。水手們在船上漂了一個月,也願意上岸上逛逛玩玩。

於是各種行業就在淮口應運而生,都知道明天這些人就會拍拍屁股走路,大家做的是一次性買賣,所以推銷貨物更拚盡全力,殺價更幹脆利落,買賣做的如同打仗,透出殺伐決斷的氣勢來。雖然不能比大城市繁華,這種獨特的買賣方式卻讓淮口現出一種別樣的味道。

河麵上到處能看見有小船在裝卸貨物,岸上嘈嘈雜雜,擺攤賣貨,竟然熱鬧非凡,同村鎮的集市沒什麼區別。更有許多掛著紅燈籠的竹蓬小艇貼著岸邊不遠來回穿梭,小艇上打扮花枝招展的婦人衝江中貨船亂拋媚眼,有回應的就談好價錢,接到艇上,她們是做什麼的連霍懷玉看了都能明白。

見這艘小船上滿滿的站了二十幾條漢子,好些掛著紅燈籠的小艇都劃了過來,操著軟糯語言的婦人衝船上不停招手,鏢局出身的人自然精壯,個個身姿魁梧,也不像一般水手那樣髒臭,實在是不錯的目標,這些流鶯更賣力的招呼生意。

這裏不是風流秦淮河,淪落到沿河找水手做生意的也不會是高檔貨色,圍上來的女人離近了看實在有些慘不忍睹。如果是在天津街上遇到了,估計都要嚇一跳,絕不會有什麼色心。但是對於出鏢在外,已經一個月沒聞見女人味的小夥子們,卻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年輕些的趟子手們已經開始和女人不三不四的調笑起來。行鏢的規矩大家都明白,真正去嫖妓肯定是不行的,隻能過過嘴癮,這些人也不明說不行,隻是用言語不停挑動著,逗的那些小艇更貼近過來,言談之間已經說的頗為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