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幾遷繁華(1 / 2)

蘭城與幾遷相距不遠,坐馬車隻需要行半日路程,一路上不笑聽師父的描述,她大致感覺幾遷是個國際性的大都市,首先風朝在這片大地上是赫赫有名的大國,四周的小國大多都與之建立了友好的外交關係,國與國之間貿易交往頻繁,幾遷作為風朝的帝都,自然成了各國商賈使節來往交易的場所。所以把幾遷冠之以“國際大都市”的稱號絕不辱名。幾遷與蘭城的風水如出一轍,背靠山脈,臨水而建,可能風朝人認為這樣的地理位置是個不錯的建業之地,幾遷背靠景瀾山,景瀾山是皇家陵墓所在地,風朝曆代帝王大都安葬於此,當然也包括特殊人物,比如玄臨皇帝拚了老命也不要葬在景瀾山,遇到這樣的皇帝,也沒辦法,但是說景瀾山是承接皇脈的地界絕對沒錯,幾遷的護城河不叫護城河,它自己有個名字——弩河,弩河屬泛江,泛江的源頭是北邊的圖溫山雪水,從幾遷的北邊一直往下流,流經幾遷、蘭城等城,幾遷城東門臨弩河而開,每日吞吐大量的人流。

回春堂的馬車開過活動橋的時候,不笑撩開車簾朝外麵望去,發出一聲驚歎,東門的城樓並非她想象中一般,它更顯高大雄壯,城門也不是電視劇裏的一個小門洞,而是六個大門洞,無數的人流、馬車經過六個東門向幾遷湧入。她的目光隨著馬車一起進入幾遷城內,一過東門就上到了幾遷最大的街道——丹鳳大道,這條大道是幾遷城的主道,沿著它一直跑就直接到西門出幾遷城,看來自古人們就知道——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由丹鳳大街再度引申支路,支路再伸支路,大小胡同巷子弄堂由此而生。

幾遷的規劃者粗略地把幾遷用丹鳳大道劃分成兩部分,丹鳳大道右側為皇宮的所在地,因此皇親國戚,達官顯貴等的住宅也安排在此,丹鳳大道左側區域就是平民區了,平民區的分布更為複雜,因為人口的流通大,平民區比貴族區更加的錯綜,幾乎走進去就可以走不出來。

回春堂的馬車在一處店門前停下,不笑跟著師父師娘下了馬車,店門前顧客很多,馬車也不隻回春堂一輛,此時一位身著褐色衣服的暮年男子走上前來對著師父拱手,說道“胡楚在此恭候多時了”

“讓胡大人久等了,因為我的身體已經不如從前,受不了車馬勞頓,所以耽誤了些時候”

胡楚趕忙說道“無妨無妨,在下也是剛到”這人說話前後矛盾,不笑鄙夷地皺皺鼻頭,“皇上特令卑職迎候王爺,卑職這就帶您去王府”

不笑覺得勞累,這個老家夥說話還真囉嗦,直接帶我們去不就得了嗎。師父與他客氣了幾句,又換乘了另外一輛馬車,相比回春堂的馬車,這輛更加氣派豪華,是啊,這樣才配得上瑞親王的身份。

胡大人與三人共坐一輛,路上不斷詢問師父和師娘的身體,他的目光注意到不笑,說“沒想到王爺的孫女兒都長這麼大了”

師父看了不笑一眼,哈哈大笑“胡大人,這是我的一個弟子而已,不是什麼孫女,老夫的兒子死了那麼多年了,哪裏有後代”,盡管師父的態度很輕鬆,並沒有絲毫責怪他的意思,這個老家夥還是被嚇得不輕,他惶恐地說道“慚愧慚愧,是在下疏忽了”,不笑倒是被這個胡楚大人提醒了,她瞧瞧師娘若有所思的麵龐,再瞅瞅師父故作輕鬆的表情,和對麵那位胡大人急得冒汗的樣子,不笑似乎又發現了一個秘密。

馬車東轉西轉停在了王府大門前,不笑跳下馬車後欣喜地打量這個新住處,氣派寬闊的大門前擺著兩隻獅子,威武雄壯,“瑞王府”三個字掛在門前,此時許多下人從府裏跑出來,領頭的男子跪在地上叩頭說道“草民劉帆叩見王爺!”

“王爺,王府是皇上命工匠特意整修一新的,還配置了下人三十餘名”胡楚趕忙在一邊做解說“劉帆是王府的管家”

師父對此並不上心,隻淡淡說道“都起來吧,把東西給搬進去”,不笑攙扶著師娘(要做好丫環兼弟子的雙重身份),與師父一道走進瑞王府,瑞王府的前院寬闊,兩側的穿廊掛著燈籠,前堂內坐落整齊,儼然一派大家風範,前堂左側的隔斷上擺放著瓷器、珍玩,右側是一個偏堂,往裏麵走就可以進入後院。

師父坐在首座前接過侍女遞上的茶水,胡楚四周看了看說“這些都是皇上賞賜給您的,您覺得還滿意吧”估計是皇上特意囑咐他要問好師父感覺如何,師父並沒有正麵回答,而是轉而問不笑“丫頭,你覺得怎麼樣?”

“啊”不笑沒想到師父有這麼一招,她呆了半秒說道“我覺得王府很氣派,可是太空洞了,沒有什麼人氣兒”,師父滿意地點點頭,看著胡楚說“聽到了嗎,連九歲的娃娃都看得出來,你居然還問我,胡大人,您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胡楚好歹也是個大臣,被師父這樣奚落難免羞愧,況且還是拿小女孩來玩笑年逾花甲的他。不笑掩住笑意拉著師娘說“師父,我和師娘去後麵看看再下定論嘛,畢竟咱們還沒逛完呢,是不是啊胡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