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奮發的人來說,希望是一隻號角;對迷惘的人來說,希望是一聲呼喚;對幸福的人來說,希望是一樽美酒;對痛苦的人來說,希望是一爐炭火;對勤勉的人來說,希望是一張征帆!對於沒有高遠誌向的人而言,所有誌向、理想、希望的結果,永遠隻能是望梅畫餅、水月鏡花。
急流的理想是海,死水的理想是塘。追求,是人生的一種力量,但追求什麼,可要慎重,可要選擇,可要思索……星辰雖然能指示方向,但選擇方向的還是自己。
沒有生活目標和遠大誌向的人,隻會變得懶惰,隻會聽天由命,永遠不會去把握成功的契機,永遠不會有所創造和發明。因為“偉大的動力來自偉大的目標”。
人有了信仰,總要與什麼具體的事情和環境結合起來,而連接信念與目標的,便是實踐。
人生奮鬥的目標是通過盡可能科學的人生設計來實現的。
要有目標:一輩子的目標,一段時期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年的目標,一個月的目標,一個星期的目標,一天的目標,一個小時的目標,一分鍾的目標。還得為大目標犧牲小目標。
多方麵的興趣和愛好,可以使人生氣勃勃,對生活更加熱愛,對理想更加執著地追求,從而有利於陶冶情操、啟迪心智、錘煉意誌與堅定信心。
物理學家錢學森的成才史,也是一部教科書。錢學森的專業是航空工程,設計飛機。他對空氣動力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孜孜不倦地研究;與鐵道機械工程、薄殼結構理論、工程控製論、物理力學和係統工程學等,也結下了不解之緣,精心研究,碩果累累。同時,他還愛好文學,學過繪畫,學過小提琴,從事過文藝工作,成績都很顯著,正如古語所說:“趣從誌生,誌能生趣。”
“誌”作為一種追求,它是有對象的,已經同主體產生了一種心理對應。人們從“誌”中發現了自己的未來,發現了自己的本質力量,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激情,從而把自己投入“誌”的體係中,認定正確的方向並為之奮鬥。
大誌隻有經過忘我的鬥爭和犧牲才能勝利實現。世間的任何事情,追求時的興趣總要比獲得後的興致濃烈。人不應奢望同時是偉大的而又是舒適的。奮鬥的旗幟,在困苦中升起來,在享受中降下去。
在事業上,起步前要像千眼神那樣察伺時機,起步時要像千手觀音那樣抓住每一個時機。
欲起步的人生貴立誌,已起步的人生貴堅持。
劉邦帶領起義軍攻進秦朝的都城鹹陽,一進秦宮就被吸引住了:雕梁畫棟,金碧輝煌,美女如雲,珠璣煥彩。劉邦再不願走出鹹陽宮了。樊噲勸阻,劉邦默默無言。後來,張良說:“何苦為一時安逸功敗垂成?”劉邦幡然悔悟,於是起身出宮,封府庫,閉宮室,召集父老豪傑,約法三章,遂得民心。後來楚漢相爭,劉邦堅持以“欲有天下”之誌激勵自己,終於戰勝了雄心勃勃的楚霸王項羽,當了漢朝的開國皇帝。
總之,立誌,就是設計自己的一生:有什麼樣的理想,從事什麼樣的事業,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古今中外的許多事實表明,一個人在生活的起跑線上,選擇什麼目標,樹立什麼誌向,確實關係著他的前途命運和對社會貢獻的大小。隻有那些立誌高遠、奮鬥不息的人,才能以優異的成績跑到人生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