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用普洱茶之前還有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那就是洗茶。洗茶一詞,最早源於北宋,是茶葉采製中的一道工序,逐漸被延伸至茶葉的衝泡中,成為飲茶的一種習慣。《茶典》中是這樣定義洗茶的:洗茶即洗掉茶葉表麵雜質,且可誘發茶香茶味。對於洗茶的意義有很大的爭議,有“去灰塵說”,去“農藥殘留說”,“激發茶性說”等等,莫衷一是。其實諸多學說都不能單一解釋洗茶的作用,有些也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失去了支撐。比如洗掉灰塵說,以前條件達不到,洗掉灰塵一說還有理有據,現在很多雲南茶廠都會配有靜電除塵設備,洗灰塵說顯然就有些牽強了。其實筆者認為,對於不同的茶類,洗茶的意義是不同的,即使是對普洱生茶與熟茶,洗茶的作用也存在明顯的差異。首先是洗茶有醒茶作用,有助於激發茶性,去除一些不良氣味,這方麵對於老茶而言尤為重要。其次,對於熟茶而言,洗茶還可以降低微生物水平,使茶湯符合飲用的安全標準。眾所周知,普洱熟茶是渥堆發酵的產物,這一過程有多種微生物的參與。經過渥堆發酵的普洱茶,茶性變得溫和,大量的活性物質發生改變,變得更有益於身體健康,尤其是其含有的茶多酚,茶多糖以及特有的洛伐他汀(茶葉中僅在普洱熟茶中發現,其他茶類目前尚沒有發現)具有的降血脂功效而備受西方國家推崇。渥堆發酵後的熟茶,實際上是以酵母菌以及黑曲黴菌為代表的微生物菌落的集合,這些微生物在普洱熟茶未來的陳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較高的微生物水平並不符合飲用的標準,通過沸水洗茶卻能起到降低微生物指標的作用。長江大學及西南大學的科研工作者研究表明,沸水衝泡10秒,普洱熟茶茶湯中微生物含量尚高於國家規定的標準兩倍,而二泡30秒出湯,細菌菌落數已明顯降低,且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其他的一些研究則發現,部分普洱熟茶一泡茶湯檢出致病菌大腸杆菌,但二泡即未檢出,因此對於普洱熟茶,洗茶是不可或缺的一步。當然,不洗茶並不意味著飲茶後一定腹瀉或有其他的不適,畢竟每個人腸道菌群存在很大的差異,有的人腸道菌群“較為強悍”,即使不洗茶一樣沒問題,而有的人腸道菌群的耐受性差,不洗茶直接飲用普洱熟茶就會腹瀉。但是為了自身的健康,還是洗茶為好。至於洗茶的時間,可以根據個人的習慣,但原則上不能少於兩次,每次不能低於10秒,有時候多洗一道也是可以的。這是普洱熟茶洗茶的一些注意事項。而對於普洱生茶的洗茶,一般洗一道水即可,時間不必拘泥。最後提一提“洗農殘”學說,除了少數水溶性的農藥能被洗掉,脂溶性的農藥顯然無法通過洗茶去除,所謂去除農藥無從談起。洗茶,洗去一身鉛華,還原普洱茶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