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生葛根本品種源於山中野葛,經江西省橫峰縣葛源鎮下黃溪村農民蔣木生35年來不斷選種改良、培植而成。它具有根塊大、莖蔓粗、葉麵寬大分叉距短、絨毛趨白、生長周期短、產量大等特點,畝產值可達2萬餘元,居全國42個葛根品種之首。

宋氏葛根是經多年潛心鑽研從全國42種葛根中選育出的一種高效葛根,其最大特點為:出苗壯、葉片寬、生長猛、產量大、纖維少、易加工,筷子粗細的苗當年可長成重達1千克以上的塊根(3.8千克左右鮮葛塊根可製1克幹粉),畝產值在2萬元以上,當年投資當年見效。

合川苕葛係重慶市合川區葛農在多年栽培粉葛中選育出來的優良品種。葛根短而粗大,短圓形,因葛根表皮呈黑褐色,葛農把它叫做黑皮葛;又因葛根粗短而形態似紅苕,葛農又叫它苕葛。合川苕葛在栽培中表現出適應性特別強、抗旱、耐瘠薄、生長旺、產量高的特點,一般年均畝產在1000~1500千克以上。合川苕葛的內含成分指標為:澱粉含量21克/千克,出粉率1.6%,粗纖維37.8克/千克,總黃酮27.1/千克,粗蛋白42.4克/千克;澱粉生產性評價中等,總黃酮生產性評價中等。

合川大粉葛係重慶市合川區葛農從多年栽培粉葛中選育出來的優質良種。葛根多而粗大,長圓形,表皮土黃色,光滑無須根,葛農又稱其為長粉葛。栽培中表現為適應性特別強、生長特別旺盛、產量高、品種性狀穩定,品質優。一般年均畝產在2000千克以上,是該地區目前主要推廣的食用栽培品種之一。合川大粉葛的成分指標為:澱粉含量272克/千克,出粉率24.5%,粗纖維1.3克/千克,總黃酮1.9克/千克,葛根素0.26克/千克,粗蛋白72.3克/千克;澱粉生產性評價優,總黃酮生產性評價差。

地金一號是重慶市合川區從江西引進的葛博士一號品種中選育出來的食用優良品種。栽培中表現特點為:產量高、出粉率高、適種麵廣,年均畝產1500~2000千克,葛根總黃酮含量較高,是藥食兩用優質良種,已成為該地區主要栽培品種之一。地金一號的成分指標為:澱粉含量265克/千克,出粉率23.8%,粗纖維210克/千克,總黃酮20.3克/千克,葛根素0.1克/千克,粗蛋白88.3克/千克,澱粉生產性評價優,總黃酮生產性評價中等。

2)生產基地建設、加工銷售等方麵近幾年,葛產業在我國發展較迅速,在生產基地建設、加工銷售等方麵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相繼建立起了一批葛加工龍頭企業,如江西省上饒市春桂葛根開發有限公司、山東省臨沂蒙山葛業有限公司、江西省橫峰縣葛業開發有限公司、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更合鎮粉葛種植基地,等等。

(2)存在的問題

1產品開發和市場推廣環節薄弱由於綜合加工利用和深加工的工藝水平低,我國具備成熟生產工藝的葛產品還不多,大多以生產葛粉為主,且葛粉生產仍采用落後的技術,機械化程度不高,缺乏規模化生產。產品外觀白度差,質量不穩定,缺乏市場競爭力。葛粉中有效成分如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等多種異黃酮類化合物大量流失。葛渣、葛藤、葛葉的利用基本沒有觸及,資源浪費比較大。產品單一,產品科技含量較低,附加值不高,產業鏈沒能得到有效延伸,市場衝擊力弱,品牌塑造能力不強,難以取得大的市場份額。這些都極大地影響到葛產業的全方位開發和規模效益。與此同時,在市場上也缺少相關的可供選擇的品牌產品。目前,以葛根為原料的保健食品隻有十幾種。產品市場開發規模小,國內的開發商把市場主要集中在知名旅遊景區,除去部分原料葛粉出口外,葛產品主要作為旅遊特產出售,市場有待進一步開發。葛根的加工產品對於市場還是一個新生的事物。因此市場還需培育。

2)部分低劣的葛產品衝擊市場目前,葛根還多是以原材料的形態在一些低檔的市場甚至路邊攤點出售。國內葛粉交易由於沒有白度、細度、灰分、酸度以及總黃酮含量等企業產品質量標準,市場上以次充好、以假代真的現象時有發生。

3)消費者對葛產品的認知較為膚淺消費者對葛產品不夠了解,消費意識比較缺乏。很多人對於葛根的認識也就限於它是一種中藥,沒有認識到其深加工產品的價值及保健功能。同時也缺乏對葛產品的科學消費選擇知識。與很多健康產品的營銷力度相比,廠家對於葛根的宣傳比較少。

4)產品開發力度不夠目前多數葛加工企業隻生產葛粉這一單一產品,難以滿足各種層次消費群體的需要,這不利於培育、擴大葛根產品的市場。有些葛根產品包裝設計不夠新穎,包裝材料粗糙,產品附加值低,與現代的消費理念不相適應。

5)資源保護不夠大部分葛產品開發主要以野生自然葛為主,野生葛根被近乎掠奪性大量采挖,使可持續利用存在危機。

3.葛產業發展方向

(1培育大市場培育和完善市場體係,規範市場行為。從實際出發,建立和完善葛批發市場和各類專業市場,逐步形成政府扶持市場、市場牽動龍頭、龍頭帶動基地、基地聯結農戶的市場機製。同時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充分利用現有出口渠道,穩定已有國際市場。通過調整品種結構,提高葛產品質量和深加工水平,利用對外經貿活動,擴大對外交往,不斷拓展國際市場。

(2)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把培育龍頭企業作為發展葛產業的基礎,努力培植壯大龍頭企業,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的發展。扶持龍頭企業建基地、搞技改、創品牌,加快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鼓勵企業采取兼並收購、資產重組、股份合作、租賃經營、委托管理等多種方式,充分利用現有廠房、設備和其他資產,引導企業用增量投資盤活存量資產,大力培育葛產業龍頭企業集團。積極引導城市工商企業、個體及私營企業進入葛產業。通過招商引資、技術合作等形式,吸引省內外大型龍頭企業投資建基地、辦企業。鼓勵國內外企業以各種形式投資葛產業,興辦深加工企業。與國內涉農企業或科研機構聯合組建集科研、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合資企業,引進優良品種,培育新品種,提高葛產品附加值和標準化水平。在葛主產區扶持建立大型葛綜合加工廠,實行產加銷一體化的聯合生產和產業化經營,開拓市場,深化加工,延伸產業鏈,提高葛產品產業的整體效益。要充分認識到扶持龍頭企業是扶持農民、扶持農業的核心所在。

(3)建設大基地葛產業的發展同其他產業一樣,必須具有一定的規模,才能具備產業優勢,逐漸形成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在基地建設方麵,要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狀況,通過葛基地的合理布局,適當集中,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葛根原料生產基地,並輻射周邊地區,形成大基地。這是葛產業今後的發展方向之一,也是葛產業化經營的基礎。

(4)強化技術研究、創新與推廣加大科技投入,擴大推廣示範,推動種植基地和加工基地的一體化和協調發展,走自主創新之路。支持農業院校、科研單位圍繞葛產業化規劃,進行優良新品種的引進、示範及相配套的無公害標準化栽培技術研究,做好技術儲備,做到良種良法配套推廣,提高葛產品質量和深加工水平。重點龍頭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不斷增加技術開發投入,在生產工藝和新產品上不斷創新,大力提高葛產品的科技含量,同時加強研發中心建設,引進、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深加工成套設備或關鍵設備、技術。加強葛生產技術培訓工作,提高項目區葛農生產技術水平。

11=11公頃=666.7平方米。

中文名學名分布資源利用狀況

野葛Pueraria.lobata除西藏、新疆、青海外,全國大部分地區豐富,有少量栽培根為中藥葛根的主流商品

山葛P.lobatavar.

montana華南、西南較豐富台灣藥用,雲南個別地區作為葛根藥峨眉葛P.omeiensis四川、貴州、雲南較豐富貴州曾收購作藥用粉葛P.thomsonii廣西、廣東、四川、廣西廣為栽培中藥葛根主流商品,亦作食用葛P.edulis雲南、四川、廣西較豐富雲南個別地區作葛根用密花葛p.alopercuroides雲南雲南區域性分布偶食用黃毛葛P.calycina雲南較豐富偶作藥用

雲南葛P.peduncularis雲南、四川、西藏豐富有毒,當地作殺蟲劑,毒魚、洗衣用小花葛P.strictaKurz雲南雲南區域性分布未開發三裂葉葛P.phaseoloides浙江、福建、台灣、廣西、廣東、海南較豐富個別地區作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