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摩篇第八(1)(3 / 3)

在這一過程中,首先要根據獲得的外部信息判定對方的心性類型,以人類心理活動的共性推知對方對事物的處理方式。平靜之人,處理事情比較冷靜客觀;正直之人,做事循規蹈矩;易喜之人,目光短淺,胸無大誌;易怒之人,做事莽撞,缺乏思考;重名之人,喜歡搞形式主義,好大喜功;重信之人,一諾千金,做事雷厲風行、光明正大;貪婪之人,惟利是圖,做事重小利而缺乏大局觀念;廉潔之人,潔身自好,做事怕擔風險,缺乏獻身精神;卑鄙之人,反複無常,詭詐多變,往往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大致了解了對方的心性類型,初步判斷出對方對事物的處理方式,下麵就要根據獲得的外部信息,由古推今,由己推人,逐步推度出對方的真實意圖,以提高揣摩的準確性。

推度出對方的真實意圖後,還要進行反驗,驗證所推的結果是不是正確的。《鬼穀子》認為,試著根據對方的好惡期望,提出建議和言辭,對方內心反應通常會在言語行為等外在形體表現;如有反應,再順勢誘導,對方的內心世界就會暴露出來。

通過揣情、摩意、反驗,你所得的外部信息便經過揚棄和梳理,從而為正確決策找到了充分的依據。

本篇隱含了琢磨對方,設下誘餌,釣出實情的“操鉤臨淵術”;一切悄無聲息,事成之後對方才恍然大悟的“謀陰成陽術”;殺一儆百的“燃燥濡濕術”,等等。

【案例】

摩就是摩意,實際上也是揣摩對方意圖的方法。

韓信砍殷蓋之頭

大凡每一位出身低賤的將軍都曾用此術表明過自己的威嚴。韓信投靠劉邦後,在蕭何力舉下,被任命為大將軍。他出身於破落貴族,劉邦手下那批大將都自恃戰功卓著,並不把他放在眼裏。韓信決定用殺一儆百的“燃燥濡濕術”嚇唬嚇唬這班難馴之人。

一日,軍隊操練,約好卯時集合,然監軍殷蓋在午時方到。營門守衛攔住他:“大將軍有令,操習已開始,不準人進去衝亂了隊形。”殷蓋大怒:“什麼大將軍!小人得誌,亂施胡為!還不快去通報,說我監軍大人來了!”一會兒門衛出來,說:“請。”殷蓋大模大樣,餘怒未消地上了將軍台。韓信大喝一聲,傳令:“綁了。”回頭問司時官:“現已幾時?”答曰:“午時。”又回頭問殷蓋:“原令幾時集合?”殷蓋並不放在心上,答曰:“卯時。”韓信數其罪說:“你身為大將,豈不聞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軍約束,則忘其親;臨陣殺敵,則忘其身?”回頭召司法官問道:“與軍約會,期而後至,按罪當何?”軍法官曰:“慢軍之罪,罪當斬首!”殷蓋這才慌了神,跪地求饒。韓信對眾將士說:“軍令如山,軍法如天,若有犯者,一概不赦!”馬上傳令斬了殷蓋。

自此之後,劉邦手下那幫人再也沒敢小瞧韓信了。

兩樁爭子案

漢宣帝時,(今河南禹縣)有一富戶,兄弟倆共居一院中。

某年,妯娌倆同時身懷六甲,同時臨產。但嫂嫂的兒子生下來就死了,弟妹卻順利產下一胖兒子。這時兄弟倆都在外經商,未及趕回家來。嫂嫂便心生一計,以看侄子為名,把孩子抱到自己屋裏,再也不肯還弟妹了,硬說是自己生的。兄弟倆回家,也難辨是非,最後訴諸公堂。

縣令審了三年,也沒審清,隻好轉到郡太守那裏。郡太守黃霸足智多謀,閱完案卷,心生一計,讓妯娌倆到公堂上來,把孩子抱來,說:“你們的案子實難斷清。這樣吧,我喊‘一、二’,你們誰搶到孩子,就歸誰。”妯娌倆站的距離相等,黃霸一聲令下,兩人同時拚命跑去,一人抓住孩子的頭,一個抓住孩子的腳,各自一拉,孩子大哭起來。嫂嫂為了爭得孩子,死命狠扯。弟妹見孩子大哭,十分心疼,不覺便鬆了手,坐在地上掩麵抽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