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7年九月,陳希舉兵反,劉邦禦駕親征,命蕭何協助呂雉留守長安,淮陰侯韓信試圖與陳豨裏應外合,在長安舉事。翌年正月,蕭何幫呂雉擒殺韓信,然後派人北上,報告遠在邯鄲前線的劉邦,劉邦誇讚了蕭何一番,接著派人趕回長安,宣布他的嘉獎令:晉升蕭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增派五百名衛士,由一名都尉率領,加強對相國的保衛。與丞相相比,相國的職權沒有什麼變化,所不同的隻是印綬不一樣,相是金印紫綬。相國是金印綠綬,從名稱上說,相國更尊貴一些。加上新封的五千戶,總數已達一萬五千戶。經過長期的戰亂,漢初人口銳減,曲逆(今河北完縣)昔日有數萬戶,卻後餘生者僅五千戶,劉邦見了還驚歎不已,說除了洛陽,就數曲逆富庶了。蕭何的食邑,至少在三四個縣。相府有衛士,人數不詳,現在又加派五百人,對一個臣子來講,這是難以想象的殊榮。
消息傳出,留在京城的大小官員紛紛來道賀。
就在相府一片喜慶時,召平卻前來吊唁,此君秦時是東陵侯,富貴一時,秦亡,他的侯爵也沒了,以種瓜為生,種的瓜很有名,人稱“東陵瓜”。蕭何活得好好的,為何卻來吊唁?他解釋說:“相國大難臨頭了!您想一想,皇上征戰在外,您留守京城,沒有槍林矢雨,卻給您增加衛士,這是何故?那是因為淮陰侯謀反,皇上對您也放心不下。增派衛士,不是來保護您的,是來監視您的。如果相國上書辭謝封賞,再把家產全部捐出來,以助軍用,皇上就會轉憂為喜。”
蕭何依言而行,果然博得劉邦的歡心。
不過,僅僅過了七個月,蕭何又遇上了一次“信任危機”。
這年七月,淮南王英布舉兵造反。消息傳到長安,劉邦正在病中,此時他已六十一歲了,多年的戎馬生涯,使他的健康受到了損害,這次他不打算禦駕親征,準備讓皇太子劉盈掛帥。此時的劉盈,地位不穩,劉邦最寵愛的戚夫人大吹枕邊風,要劉邦立他的兒子劉如意為皇太子。有人告訴呂雉,劉盈掛帥出征,一旦失利,便會給戚夫人以可乘之機。呂雉便跑到劉邦病榻前,說那英布乃一代梟雄,太子豈是對手,必須皇上親自出馬才行,皇上龍體欠安,可以躺在車上指揮作戰。她一邊哀求訴說,一邊痛苦流涕,哭得劉邦心煩,遂決定禦駕親征,讓蕭何和呂雉留守長安。車駕東進,劉邦越來越擔心蕭何:此番抱病出征,凶多吉少,他會不會趁機搞些小動作?果真如此,劉氏江山就危如累卵了。劉邦越想越後怕,隻好不斷地派人回去偵探蕭何的動向。
不久,蕭何就發覺有密探在監視他。為了取信於皇上,蕭何隻好加倍小心,努力工作,安撫百姓,又像上次一樣,捐獻家產助軍。“相國離滅族不遠了。”一個慕僚對蕭何說,“您位居相國,勳臣第一,還能再往上提升嗎?相國一入關中,就得人心,如今已十多年了。百姓都擁戴您,而您還在做一些爭取民心的工作。皇上之所以多次派人探視,就是怕您有什麼動作。您為什麼不買地買房放高利貸,自己搞臭自己?如此,皇上才能放心。”確實,蕭何越克盡職守,名望就越高,劉邦就越不放心。
蕭何采納了這個幕僚的高見,用低價強買百姓田宅數千萬畝,價格之低,如同強取豪奪,百姓大罵“貪官”,怨聲載道。
劉邦鎮壓了英布的叛亂,回到闊別十多年的故鄉。他的車駕一過漳關,就不斷有人攔駕告狀,說蕭何如何如何強奪他們的田宅,懇請皇上嚴懲那個大貪官。劉邦越聽越高興,蕭何來迎駕,他大笑著說:“相國這樣做才是有利於百姓。”說完,把那一大捆百姓控告蕭何的竹簡都交給蕭何,讓他自己去處理。
蕭何“自汙”,暫時讓劉邦放寬了心,君臣相安無事。
過了兩個月,蕭何看到長安周圍地區人多地少,民生艱難,就奏請劉邦把上林苑中的空閑土地分給無地少地的農民耕種,免收租稅。本來,這是一樁既對貧苦百姓有利,又對穩定劉氏皇朝統治有益的建議,作為當國丞相,蕭何提出這樣一個建議是職權內的一件小事。誰知,劉邦聽後大發雷霆,指著蕭何大罵:“你收受了商人的賄賂,竟然來替他們要我的花園!”當即下令逮捕蕭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