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反應第二(3)(1 / 3)

張品牌之網,立不敗之地

在馬獅百貨公司裏,所有的商品,無論是服裝、鞋類、日用品或是食品、酒類,都是一個牌子:“聖米高”。這是馬獅公司經營中的最大特色之一。

單一的牌子,顧客沒有選擇餘地,那麼為什麼還能吸引眾多的消費者呢?關鍵在於“聖米高”這個牌子本身就是高品質的象征,是價廉質優的代名詞,因此,對顧客有強大的吸引力。在其他商店裏,顧客麵對不同牌子的商品,要作出正確的選擇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他們需要靠過去的經驗或是從廣告中得到的印象去挑選,但這些並不一定可靠,有時牌子越多,越使顧客無所適從。但是,馬獅的“聖米高”商標卻是一分錢一分貨,如果同是聖米高牌子而商品標價不同,那麼,價格高的那種商品肯定比價格低的質量高。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選擇商品,決不會上當。於是,許多工作繁忙的職業婦女都願意到馬獅購物。

馬獅的經營思想是:讓勞動者買得起以前隻有富貴人家才能享用的、甚至質量更好的商品。這種經營思想和相應的經營方法,爭取到了大多數的勞工階層消費者。

為了實現這一經營思想,以盡可能低廉的價格出售最優質的商品,他們在設計一項產品時,首先考慮的是售價是否在大眾消費能力之內,一般的勞工階層是否負擔得起。因此,他們總是先定價格,然後再估算成本。在既定價格下,設計師和製造商一起去探尋既能保證質量又能保證一定利潤的條件,盡可能為廣大平民大眾提供他們有能力購買的高品質商品。如果按一般的商品生產那樣,先算出成本,然後是售價,往往會使商品的價格高出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從而影響銷售。而馬獅的貨品不一定是市場上最優質的商品,但在同樣價格下,聖米高牌子的產品必定是市場上最好的產品。

它由原來兩人合夥經營,隻有數百英磅資本的百貨店。經過激烈的世界市場競爭已成為英國第一大百貨公司,擁有260家商店,員工4600多人。被經濟學家稱為“世界上最經營有術的企業”。

縱情酒色韜光養晦

漢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八月,相國曹參去世。陳平由郎中令(守衛宮殿門戶)升任左丞相,安國侯王陵做了右丞相,位在陳平之上。

王陵、陳平並相的第二年,漢惠帝死,太子劉恭即位。少帝劉恭還是個嬰兒,不能處理政事,呂太後名正言順地替他臨朝,主持朝政。

漢高(呂)後元年(公元前187年)冬,呂太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打算封自己娘家侄兒為諸侯王,首先征詢右丞相王陵的意見。王陵性情耿直,直截了當地說:“高帝(劉邦的廟號)在世時,殺白馬和大臣們立下盟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現在立姓呂的人為王,違背高帝的盟約。”呂後聽了很不高興,轉而詢問左丞相陳平和太尉(掌管軍事)周勃等人的看法。王陵希望他們支持自己的意見,沒想到陳、周的態度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倆說:“高帝平定天下,分封劉姓子弟為王;現在太後臨朝,分封呂姓子弟為王也沒什麼不可以。”呂後點了點頭,十分高興。

散朝以後,王陵責備陳平、周勃說:“當初與高帝歃血盟誓,你們不在場嗎?現在高帝駕崩了,太後掌權,要封呂氏為王,你們奉承太後,順從她的欲望,阿諛逢迎,違背盟約,將來有什麼臉麵去見九泉之下的高帝!”

聽了王陵的責備,陳平和周勃一點兒也沒生氣。陳平說:“在朝廷上當麵對太後諫諍,我們比不上您;日後保全社稷,安定劉氏的後代,您可比不上我們。”王陵一肚子悶氣,可也說不出什麼。

陳平看得很清楚,在當時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阻止呂後封諸呂為王,隻有保住自己的官職,才能和諸呂進行長期的鬥爭。因此,眼前不宜觸怒呂,暫且迎合她,以後再伺機而動,方為上策。

事實證明,陳平采取的鬥爭策略是高明的。呂後恨直言諫諍的王陵不順從她的旨意,假意提拔王陵做少帝的老師,實際上奪去了他的相權。王陵咽不下這口惡氣,借口有病請了長假。呂後也沒有再為難他,同意他辭職休養。王陵閉門不出,連朝也不上,其後十年(一說七年)去世。

王陵被罷相之後,呂後提升陳平為右丞相,同時任命自己的親信辟陽侯審食其為左丞相。陳平知道,現在主弱臣強,呂後好詐陰毒,素性多疑,棟梁幹臣如果鋒芒畢露,就會因為震主之威而遭到疑忌,發生不測之禍,必須韜光養晦,使呂後放鬆對自己的警覺,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呂後的妹妹呂須記恨陳平當初替劉邦謀劃擒拿她的丈夫樊噲,多次在呂後麵前進讒言:“陳平做丞相不理政事,每天老是喝酒,和婦女遊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