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點四十分左右,吉普車停在了市博物院的大門口。
四個人走下汽車,李文化的手上拎著一個木匣子——大家都知道的,就是裝著那件青花瓷盤的木匣子。
在博物院後麵的辦公樓二樓的一間辦公室裏麵,四個人見到歐教授,在第一部作品《古刹蛇蹤》中,這個歐教授曾經幫歐陽平鑒定過高德順的幾幅畫。
一陣寒暄和客套之後,歐陽平說明了來意,歐教授派人喊來了寧副院長,寧副院長是專門研究陶瓷的老教授,在陶瓷方麵,寧教授是最有發言權的。
寧教授的年齡在六十五歲左右,他頭頂上沒有頭發,兩邊有一些稀疏的頭發,但兩鬢已經斑白,鼻梁上架了一副眼鏡。
寧教授和四個人一一握手。
雙方坐定。
水隊長從李文化的手中接過木匣子,放在歐教授的辦公桌上。
歐陽平打開木匣的蓋子,掀開棉花:“兩位教授,請看——”
兩位專家走到木匣子跟前。
寧教授用雙手拿起青花瓷盤,他的眼睛裏麵放著光:“元代青花瓷。”寧教授將青花瓷盤翻過來,掉過去,看了好幾遍,嘴裏麵總是重複著一句話:“太不可思議了。”
歐陽平和郭老從寧教授的眼神和語氣之中聽出了青花瓷盤的份量。
“郭老,歐陽科長,這個元代青花瓷盤,你們是從哪裏弄來的。”
“寧教授,這件青花瓷盤上沒有一個和元代有關的字,您是怎麼知道它就是元代青花瓷的呢?”
“來,我們坐下來談。”
看來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說的清的。
“郭老。歐陽科長,寧教授是專門研究陶瓷的,讓他慢慢跟你們說。”
“我們這次來找你們,就是想了解這方麵的情況。”
“這麼說吧!一個人是由肉體和靈魂組成的,其它陶瓷是瓷器中的肉體,而青花瓷則是瓷器中的靈魂,它集中代表了中國陶瓷的最高成就——是中國無數代陶瓷藝人智慧和心血的結晶。”
同誌們算是長了見識。
“青花瓷經曆了四個曆史階段,宋——元——明——清,宋隻是一個鋪墊和準備的階段,青花瓷最輝煌的時期是元——明——清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有每一個階段的特點。元代青花瓷的圖案主要是龍、鳳、雲、花,而花又以菊花、牡丹花、蓮花為主。你們看,這個青花瓷盤除了中間的龍鳳圖形以外,其它地方都市牡丹花的造型。元代青花瓷另一個最突出的特點是圖案的層次繁多,留白很少,從整體看上去,顯得富麗堂皇。”
“元代青花瓷還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特點。”
“兩個什麼特點?”
“元代青花瓷沒有款識。”
“什麼叫款識?”汪小引插嘴道。
“款識是不是落款啊?”李文化道。
“這個小同誌說的大差不離,款識又叫題款或落款;款就是作品完成之後,寫上作者的姓名、字號、時間、地點,還包括印;識是對作品進一步的解釋。”
水隊長拿起木匣中的青花瓷盤看了看:“果然沒有款識。”
“寧院長,請您接著說,元代青花瓷另一一個特點呢?”歐陽平這這個很感興趣——這也是歐陽平的一大特點,隻要是生活常識,他都會特別留意。
“元代青花瓷的造型線條古樸自然,構圖圓弧中帶柔。”
“那麼,明清青花瓷呢?”歐陽平想多知道一點東西。
“明代青花瓷開始有款識,從永樂開始,以宣德款識最多。清代青花瓷的款識,曆代都有;明代青花瓷造型純樸敦厚,線條圓渾柔和,構圖大多以弧線為主;清代的青花瓷造型輕巧靈秀,線條挺直生硬,構圖大多以直線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