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禪師把一盆含苞待放的夜來香送給這個小沙彌,讓他在值更的時候,注意觀察一下花卉的生態狀況。
第二天一早,還沒等禪師找他,小沙彌就欣喜若狂地抱著那盆花一路招搖地主動找上門來,當著眾僧的麵大聲對禪師說:“您送給我的這盆花太奇妙了!它晚上開放,清香四溢,美不勝收。可是,一到早晨,它又收斂了它的香花芳蕊……”
禪師就用一種特別溫和的語氣問小沙彌:“它晚上開花的時候,吵你了嗎?”
“沒,沒有,”小沙彌高高興興地說,“它的開放和閉合都是靜悄悄的,哪能吵我呢。”“哦,原來是這樣啊,”禪師以一種特殊的口吻說,“老納還以為花開的時候得吵鬧著炫耀一番呢。”小沙彌愣怔一陣之後,臉刷的一下就紅了,羞愧地對禪師說:“弟子領會了,弟子一定痛改前非!”
當我們把那些自己以為重要的、在乎的東西放下時,一定會看見一個謙恭而溫和的自己。這較之前不可一世的自己會看上去好很多,也會更容易被人所接受,所以不妨試著將自己在乎的東西放下,少一點炫耀,少一點焦躁,虛心去學習更多我們所沒有的東西,這樣所得的才是會被旁人羨慕和誇讚的。
(三)
一位有德之士一直為住在城市的東區而苦惱。他舉止文雅,行為中正,而東區的人們粗俗隨意;他生活有規律,從不過分,但東區的人們卻喜歡肆意狂放;他品質高潔,從不能容忍自己有微小的不檢點,東區的人們則似乎不太注重這些,市儈和氣功利心重。
於是,他向一位智者求助,究竟是搬遷別處,還是作其他打算。
智者聽完他的敘述,靜靜地過了一會兒,一句話也不說,便帶著他去了一個山穀。那個山穀空氣清新,景色優美,更有成千上萬隻烏鴉在這裏盤旋、靜立、打鬧、棲息,整個山穀異常和諧。可是,黃昏的時候,來了一隻蒼鷹,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蒼鷹仗著自己身強體壯,飛翔能力強,氣焰囂張地一會兒擠占這群烏鴉的地盤,一會兒啄咬那一群烏鴉。和諧熱鬧的烏鴉群變得混亂驚慌起來。它們四處逃竄,驚慌失措。騷擾了一陣後,蒼鷹似乎很不屑與烏鴉們為伍,又趾高氣揚地飛走了。
看著眼前這一切,智者緩緩開口說:“蒼鷹以為自己和烏鴉相處是受了委屈,殊不知烏鴉並不樂意與蒼鷹在一起。對於生命而言,其實沒有高下,隻是生活方式存在差別。所以,你不應該嫌棄東區,而應持有感謝之心,感謝他們對你這個不同類的人的容納。你自以為居住東區是一種恥辱,而對東區的人們來說,你的生活方式和所謂的道德優越其實是一種‘騷擾’,與蒼鷹對烏鴉群的行為無異啊。”
有德之士很慚愧。他以為自己卓爾不群,沒想到實際上隻是需要別人接納才能生存的可憐蟲。自己所嫌惡的人們,恰恰是自己最珍貴的財富。
低頭,才可以看見自己
(一)
遠處的高山很美,你心裏想著,也許高山另一邊的風景更美,所以你一直不肯回頭,也不曾停歇,隻為了那更美的風景,當你終於抵達,卻發現有些孤獨。很多時候,我們忘記了把自己也融入到追逐的風景裏,一開始就以一個看客的角度出現在生命的某段旅程裏,以至於到了最後也不曾看見自己深陷其中的幸福。很多時候,一個從不回頭的人,未必是因勇敢,也許是怕被識破臉上的淚痕。而在某一個時刻微笑的人,也未必是因快樂,可能是怕被看穿心底的歎息。所以,縱然已經決定向前狂奔,也還是請你低下頭,看一看自己。
低下你驕傲的頭,看一看自己,活起來才會比毫無顧忌地前進要真實起來,要知道,這實在是件很難的事。因為人們總是怕被生活輕視,所以就拚命活出一副堅硬的樣子,時間久了就離自己越來越遠。如果想看見真實一點的自己,你就要學會低下頭看一看。並不是要去抵禦多少傷害,真正的強大也並不是要你做到物質富足,真正的強大是你可以學會不掩飾,做那個最真實的自己,依舊光明正大地站在陽光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