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舍棄“小我”,謀求彼此共贏才是更明智的選擇。
生活中,我們總是喜歡和別人比較,這種攀比的心理讓我們有無窮的動力,但是一味地追逐大眾的步伐而忘記了自己的路,最後隻能迷失在大眾所創造的圍城裏。高矮、胖瘦……有太多比較的元素,我們似乎隻有比較才會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殊不知,我們在與別人拚命比較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和別人劃開了一條界線,最終把自己推入孤獨的境地。
“我”是社會中的“我”,個人必須融入社會中才會發揮“我”的才能。過分地追求自我的價值,而忘卻“我”之於社會的責任,不懂得與人合作,最後吃虧的隻能是個人。
識時務者為俊傑,競爭無處不在,要把握好機遇。敢於舍棄“小我”、謀求彼此共贏才是更明智的選擇。你需要拋棄傳統的局限,能夠從現實中認識到彼此的重要與相互的促進,隻有這樣,你才能在行業環境取得拓展的情況之下為自身的發展取得有利空間。
被人們譽為“印尼錢王”的李文正是印度尼西亞著名華人銀行家,他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情有獨鍾,在他的公司管理中無不滲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他借鑒中國傳統文化中“以和為貴”的思想來進行商業中的談判,他常說:“雙方為利益而爭鬥,生意就不可能穩定。”他認為,“做生意,眼光要放遠,應爭千秋而不計較於一時”。
李文正最擅長與人合作,他不計較個人的得失,總是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一開始,他是和朋友們一起合作經營進出口業務。1960年,他和幾位福建華商合資合營轉入銀行行業。1971年,他與弟弟李文光、李文明及華商郭萬安、朱南權、李振強等共同集資,組建了泛印銀行。
在經營的過程中,他不斷爭取銀行業的商賈,與瑞士富士銀行、日本東京富士銀行、美國舊金山克羅克國際開發公司、澳大利亞商業銀行聯手共同組成國際金融合作有限公司,此公司主要從事國際性的資金融通和企業投資開發等業務。李文正的共贏理念深入人心,憑借著有效合作,在短短5年內,便使泛印銀行成為印度尼西亞第一大私營銀行之一。
有人說李文正像魔術師一樣,是“醫治銀行的專家”,其實,李文正並不是什麼“妙手回春”的醫生,隻是他善於合作、廣納人才,懂得彼此共贏的哲學而已。
競爭是商業活動中的自然法則,沒有競爭就沒有市場。商家通過競爭展現自己的實力,打敗對手、搶占市場,從而獲得最大的利潤。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的本性就是追求最大利潤、最大限度地獲得剩餘價值,在現今社會,商業法則還是這樣,作為商人來說,利潤最大化就是其最終的目的。然而競爭作為實現利潤最大化的一種手段,並不是萬能的。
李文正的“和為貴”思想和“雙勝共贏”思想是競爭中一種最好的方法,這種思想與傳統觀念背道而馳,卻又來源於傳統的經營理念。競爭與合作適時而用,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競爭中的雙方有時可能勢均力敵又爭鬥不已,如果繼續下去,最終隻會魚死網破、兩敗俱傷;而如果雙方達成一定的妥協,就會相互配合,發揮各自的優點,共同開發經營,如此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上,最終雙方都會獲益。
雙贏在現今社會中是一種新的理念,在營銷學中叫“贏者不全贏,輸者不全輸”,簡單來說就是大家都能獲得利益,“利己”又不“損人”,很多時候人們希望得到利益的最大化,一味追求贏的結果,卻在競爭中忽視了合作。
與人合作,不僅可以獲得雙贏的效果,也彰顯了個人良好的人品和修養,舍棄“小我”成全“大我”,在屬於自己的領域中彼此才能共同創造更多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