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勵誌六首(1 / 1)

桃花

昨晚剛寫出來的幾首小詩

一清早蜜蜂就搶著在讀了

《詩經·國風·周南》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恐怕是至今見到的描寫桃樹、桃花最早的詩句了。它的意思是:“翠綠繁茂的桃樹啊,花兒開得紅燦燦。”古往今來,描寫桃花的佳句舉不勝舉,但以直接描摹者居多。這首小詩卻拐一個彎來寫,先把夜裏綻放的桃花比作“昨晚剛寫出來的幾首小詩”,接著寫蜜蜂一清早便搶先來“讀”。這樣寫,角度新,且饒有趣味。通過這兩行詩,我們似乎看到一派欣欣向榮的春天景象!

龍卷風

瘋了!

寫詩不僅要學會跳躍,更要學會超越,超越物象,超越情思。要找準切入點,言人所未言。風,有和風,有清風,也有狂風。“瘋”與“狂”是同義詞,第一個義項都指“精神失常”。若據此將此詩改為“風/狂了!”那就不是詩了,因為它未能實現物象與情思的超越,“狂風”使之俗化故也。“風/瘋了!”就不同了,它給讀者的第一感覺是這風精神失常了!是擬人手法實現的超越。其次,“風”與“瘋”同音,是諧音實現的超越。這兩種超越,讓人覺得既陌生又熟悉。想必,大凡穿行於熟悉與陌生之間的情思,形成文字都可稱作詩。

翠竹

弱不禁風

柔軟的枝條

粘不住鳥聲

這是一幅動態的風中翠竹圖。纖纖翠竹,“弱不禁風”,枝條臨風搖擺,以致鳥兒們無法站在枝頭唱歌跳舞。“粘不住鳥聲”一語極妙,“粘”化無形為有形,讓人覺得那即發即逝的鳥聲也有了質感。這個絕妙的句子讓我們記住了這首小詩。可以這麼說,沒有佳言妙語的詩歌,即便立意頗佳,也難免給人以夜空中隻有星星而沒有月亮般的遺憾。同時,寫好句子是寫好篇章的基礎,所以,古往今來,詩人們總是殫精竭慮,慘淡經營,煉丹一般煉字煉句。賈島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杜甫則是“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籠鳥

享用豪宅美食

卻啁啾

囚歌

有什麼比自由更可貴?這隻籠中鳥應當有著深刻的體會。這隻鳥在“享用豪宅美食”的同時,“卻啁啾/囚歌”,這是一種覺醒!它渴望藍天的高遠、大地的遼闊……但是,有多少籠中鳥卻仍在美滋滋地享受著這種優裕安閑的樊籠生活啊!

沙漠一瞥

黃的沙、黃的風

黃的駱駝、黃的羊

黃的楊樹枝頭掛個黃太陽

這是一幅堪稱壯麗的沙漠圖景,“黃”是它的基調。沙、風、駱駝、羊、楊樹、太陽都著上了這種特定地域的自然之色。這六種意象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幅具有生命律動的沙漠生態圖。這是我們人類與沙漠作鬥爭所創造的奇跡!這首詩在寫作上也很有特點,一是“同字”反複,連用了六個“黃”字,將沙漠的特征渲染得無以複加。二是“同音反複”,“羊”與“陽”分別用作連續兩個句子的末字,讀起來節奏格外明快。

九鯉湖瀑布

大山咋出大舌頭

哇——

這麼多人來看我

這首寫瀑布的小詩一開頭便用了一個奇特的比喻,說九鯉湖瀑布是“大山咋出大舌頭”,這樣的比喻確實令人“咋舌”!能給一個本體找到一個絕妙的喻體,已足可稱道。但詩人沒有滿足於此,而是又出奇言:“哇——/這麼多人來看我”!這大山像是一個淘氣的孩子,對前來觀景的人們感到好奇、驚訝!這首詩在寫作上的最大的特點是辭格套用——擬人套比喻。就整體而言,此詩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而首句中的“大舌頭”卻是比喻中的借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