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噲王在位時,燕國發生了內亂。齊國趁機入侵,燕噲王在戰亂中喪生,燕國也因此受到很大的破壞。在趙武靈王的扶持下,燕昭王即位。
受命於危難之際的燕昭王求賢若渴。國內政局稍稍穩定之後,他便不惜重金四處招募人才,想依靠招募到的人才使燕國強盛起來,最終打敗齊國報仇雪恨。為此,他專程來求見燕國有名的賢士郭隗,說:“齊國乘人之危,入侵我們燕國,使我們差點因此亡國。我也知道現在燕國實力太弱,根本沒法攻打齊國報仇雪恨。但是如果天下賢能的人才都能來燕國幫助我們出謀劃策,相信總有一天我們可以報仇雪恨。請問先生,我怎樣才能招募到這些賢能的人才呢?”
郭隗想了想,回答說:“成就帝業的國君以賢者為師,成就王業的國君以賢者為友,成就霸業的國君以賢者為臣,行將滅亡的國君以賢者為仆役。如果大王能非常謙卑地侍奉賢者、心甘情願地虛心接受教誨,那麼您一定能招募到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如果大王可以非常勤奮地早起學習,很晚才休息,有不懂的事情向別人虛心求教,求教後能不斷反思,那麼您可以招募到才能勝過您十倍的人。如果大王能做到對於自己不懂的事情,別人怎樣做自己也可以跟著做,那麼會招募到與您才能相當的人。如果大王是個依靠著幾案、拄著手杖、盛氣淩人地指揮別人的人,那麼您隻能招募到供人驅使、跑腿當差的人。而如果大王您放縱驕橫、行為粗暴,隨意吼叫罵人、經常大聲嗬斥人,那麼能招募到的就隻有奴隸和犯人了。這些就是古往今來的王者招募人才的訣竅。大王若真心想招募賢能的人才,應該親自登門拜訪。天下的賢人聽說了大王的這一舉動,一定會紛紛投奔燕國。”
昭王接著問道:“那我應該先拜訪誰呢?”
郭隗答道:“我聽說古時有一位國君想用千兩黃金的價格求購千裏馬,可是三年過去了他連根馬毛也沒有買到。這時宮中有個近侍對他說道:‘我幫您去買吧。’國君就派他去了。三個月後,他找到了一匹死掉的千裏馬,然後用五百金買了那匹馬的腦袋,回來向國君複命。國君大怒,說:‘我要的是活馬,死馬有什麼用?真是白白浪費了我的五百兩黃金!’誰知近侍胸有成竹地對他說:‘大王您買死馬都願意花五百兩黃金的高價,更何況活馬呢?這個消息傳出去之後,很快就會有人給您送來千裏馬的。’果然,不到一年,他就買到了三匹千裏馬。同樣的道理,如果大王真的想要招募人才,就請先從我開始吧。要是我這樣一個相對平庸的人都能被大王重用,那些勝過我的人就更不在話下了。相信他們即使遠隔萬裏,也會來投靠大王的。”
燕昭王聽從了郭隗的建議,為郭隗建造了專門的房屋,並非常隆重地拜他為師。消息傳開後,樂毅從魏國趕來了,鄒衍從齊國來了,劇辛也從趙國來了,各國的人才爭先恐後地集聚到了燕國。同時,燕昭王在國內實行了一係列措施,他祭奠死者、慰問生者,和老百姓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