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與魏國在馬陵打仗,齊國的軍隊打敗了魏國的軍隊,殺死了魏國太子申,魏國的十萬大軍也全部潰敗。這時魏惠王把宰相惠施找來說:“齊國是我的仇敵,這種仇恨我到死都不會忘記。魏國雖然弱小,但我想動員全國的兵力去攻打齊國,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
惠施回答說:“不可以。臣聽人說:‘凡是憑借道德治天下的君主必須守法度,凡是憑借武力治理天下的君主必定要經常使用計謀。’現在大王您對臣下說的,既不合乎法度,也不合乎計謀。大王您本來是因為怨恨趙國才出兵攻打趙國的,後來齊國救援趙國,我們才與齊國打了起來。現在我們戰敗了,國家還沒有采取任何防禦措施,您就想動員全國兵力討伐齊國,這可真是既不守法度又不用計謀啊。假如大王真想報仇,不妨脫下您的龍袍,換上諸侯王的衣服;取消您的天子稱號,以諸侯身份去向齊國朝貢。這樣,楚王一定會非常生氣。然後,大王再派些說客去挑撥楚國和齊國,使他們兩國開戰。到那個時候,由於楚國一直以來比較安定,齊國卻連年征戰,齊國一定會戰敗。這樣,大王您也就可以報仇了。”
魏惠王說:“好!就這麼辦。”於是派使者到齊國,表示願意向齊王稱臣、進貢、朝賀。
齊國的相國田嬰當場就接受了魏國使者的請求。可是張醜卻說:“我們齊國不能接受魏國的朝賀。如果在齊國戰勝魏國之前,魏國來向我們稱臣,兩國聯合起來去攻打楚國,一定可以打敗楚國。可是,現在齊國已經戰勝了魏國,擊潰了魏國的十萬大軍,俘虜了魏太子申。在我們征服了擁有上萬輛戰車的魏國之後,秦國與楚國都認為我們齊國會就此收手,不再有進一步的企圖了。現在,如果我們接受魏國的進貢和朝賀,就一定會引起他們的警覺。楚王喜歡發動戰爭,又極看重名譽,一旦魏國向我們稱臣,楚國必然會出兵攻打我們的。到那時,齊國就有大麻煩了。”
田嬰一意孤行,接受了魏惠王的要求。接下來連著幾次跟魏惠王一起朝見了齊威王。對此,趙王感到非常憤恨,楚王更是勃然大怒,親自率兵攻打齊國,趙國也派兵響應。結果,趙、楚兩國在徐州打敗了齊國的軍隊。
【博聞館】
莊子與惠子的“魚樂之辯”
莊子即莊周,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惠子即惠施,是名家思想的開山鼻祖。二人經常在一起辯論問題,“魚樂之辯”就是比較有名的一次辯論。
一天,莊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你看那些小白魚,在河中遊得多麼悠閑自得,這就是魚兒的快樂呀。”惠子說:“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呢?”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兒是快樂的呢?”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完全可以確定的。”莊子說:“讓我們從頭說,你開始問我‘你怎麼知道魚兒的快樂’,就說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來問我是從哪裏知道的。現在我告訴你,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他們兩人在思想觀念上相互對立,經常爭辯,但卻不妨礙彼此之間的惺惺相惜、互相欣賞。惠子死後,莊子經過惠子的墳墓,回頭對身後跟隨的人說:“郢地有一個人的鼻尖上濺上了一滴小白點,他請一位姓石的匠人替他削掉。匠人揮動斧頭,快得像一陣風,呼呼作響地隨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白點完全削除,而鼻子沒有受到絲毫損傷,郢人站在那裏麵不改色。宋元君聽說了這件事,把那位姓石的匠人找來說:‘聽說你用斧頭特別準,再給我砍一下看看。’匠石說:‘我以前的確能做到,但是能配合我的對手早已經死了!’自從惠施先生去世,我沒有對手了,也沒有談論和爭辯的樂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