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5:“什麼是我當前迫切需要做的?”
如果你能自問自答這五個問題,並且全力以赴地去做好這些事情,你將取得顯著的業績。
高效悟語
要解決問題,首先要對問題進行正確界定。弄清了“問題到底是什麼”就等於找準了應該瞄準的“靶子”。否則,要麼是勞而無功,要麼是南轅北轍。
第三節 善於對症下藥
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我們應該認真分析問題的根源所在,找準病根兒對症下藥,一定不要被問題的表象所迷惑。
從前有一位地毯商人,看到最美麗的地毯中央隆起了一塊,便把它弄平了。但是在不遠處,地毯又隆起了一塊,他再把隆起的地方弄平。不一會兒,在一個新地方再次隆起了一塊,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他試圖弄平地毯。直到最後他拉起地毯的一角,看到一條蛇溜出去為止。
很多人解決問題,都像這個地毯商人一樣隻是把問題從係統的一個部分推移到另一部分,或者隻是完成一個大問題裏麵的一小部分。
馬博是某食品公司的業務主管。有一次,他從一個用戶那裏考察回來後,敲響了經理辦公室的門。
“情況怎樣?”經理抬頭就朝馬博問道。
馬博坐定後,並不急於回答經理的問話,而是顯得有些心事重重的樣子。因為他十分了解經理的脾氣,如果直接將不利的情況彙報給他,經理肯定會不高興,搞不好還會認為自己沒盡力去辦。
經理見馬博的樣子,已經猜出了肯定是對公司不利的情況,於是改用了另一種方式問道:“情況糟到什麼程度,有沒有挽救的可能?”
“有!”這回馬博回答得倒是十分幹脆。
“那談談你的看法吧!”
馬博這才把他考察到的情況彙報給經理:“我這次下去了解到,這個客戶之所以不用我們廠的產品,主要是因為他們已經答應從另一個鄉鎮食品公司進貨。”
“竟有這樣的事!那你怎麼看呢?”
“我想是這樣的,我們公司的產品應該比鄉鎮企業的產品有優勢,我們的產品不但質量好而且價格還很公道,在該省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就是,一個小小的鄉鎮企業怎麼能和我們相比呢?”經理打斷了馬博的彙報。
“所以說,我們肯定能變不利為有利。最重要的是,當地的客戶多年來使用我們公司的產品,與我們有很好的合作基礎,這是我們的優勢所在。該客戶答應與那個鄉鎮企業訂貨,主要是因為那個鄉鎮企業距離他們較近,而且可以送貨上門。這一點,我們不如那家鄉鎮企業,我們可以直接到每個鄉鎮去走訪,在每個鄉鎮找一個代理商,這樣問題就解決了。”
“小馬,你想得真周到,不但找到了症結所在,還想出了解決的辦法,要是公司裏的員工都像你這樣有責任心就好了。”
“經理過獎了,為公司分憂是我的責任。經理您工作忙,我就不打擾您了。”
不久,馬博被調到了銷售科專門從事產品營銷,公司的食品銷量節節上升,馬博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很快成了公司的業務骨幹。
如果你也能在問題比較嚴重的時候,做一番縝密的思考,甚至把某一小點當作中心,便等於有了解決問題的“王牌”。其實,真正的“王牌”不是你處世的方法,而是你的細心和智慧。
對於一個職場人士來說,有始無終的工作惡習最具破壞性,也最具危險性。它會吞噬你的進取之心,它會使你與成功失之交臂。一個人一旦養成了有始無終、半途而廢的壞習慣,他永遠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務。
在一些管理者看來,衡量一個人工作效能高低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看他能否找到病根兒並將問題徹底地解決。能夠把事情做得徹徹底底,將問題一次性解決,你才能夠成為一名真正高效能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