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有效管理時間(1)(2 / 3)

愛德華是我的鋼琴教師。有一天,他給我教課的時候,忽然問我每天要練習多長時間鋼琴?我說大約每天三四個小時。

“你每次練習,時間都很長嗎?是不是有個把鍾頭的時間?”

“我想這樣才好。”我答道。

“不,不要這樣!”他說,“你將來長大以後,每天不會有長時間的空閑的。你可以養成習慣,一有空閑就幾分鍾幾分鍾地練習。比如在你上學以前,或在午飯以後,或在工作的休息餘閑,五分鍾五分鍾地去練習。把小的練習時間分散在一天裏麵,這樣彈鋼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當我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書的時候,我想兼職從事創作。可是上課、看卷子、開會等事情把我白天和晚上的時間完全占滿了。差不多有兩個年頭我一字不曾動筆,我的借口是沒有時間。後來才想起了愛德華先生告訴我的話。到了下一個星期,我就把他的話付諸實踐。隻要有五分鍾左右的空閑時間我就坐下來寫作一百字或短短的幾行。

出人意料,在那個星期的終了,我竟積有相當的稿子準備做修改。

後來我用同樣積少成多的方法,創作長篇小說。我的教學工作雖一天繁重,但是每天仍有許多可以利用的短短餘閑。我同時還練習鋼琴,發現每天小小的間歇時間,足夠我從事創作與彈琴兩項工作。

艾裏斯頓的經曆告訴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零散的時間是大可利用的,如果你能化零為整,那你的工作和生活將會更加輕鬆。

所謂零碎時間,是指不構成連續的時間或一個事務與另一事務銜接時的空餘時間。這樣的時間往往被人們毫不在乎地忽略過去。零碎時間雖短,但倘若一日、一月、一年地不斷積累起來,其總和將是相當可觀的。凡是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幾乎都是能有效地利用零碎時間的人。

富蘭克林在有效利用零碎時間方麵堪稱楷模:“我把整段時間稱為‘整匹布’,把點滴時間稱為‘零星布’,做衣服有整料固然好,整料不夠就盡量把零星的用起來,天天二三十分鍾,加起來,就能由短變長,派上大用場。”這是成功者的秘訣,也是我們學習借鑒的好方法。

愛因斯坦曾組織過享有盛名的“奧林比亞科學院”例會,每晚例會,他總是願意同與會者手捧茶杯開懷暢飲,邊喝茶邊談話。愛因斯坦就是利用這種閑暇時間交流自己的思想,把這些看似平常的時間利用起來。後來他的某些理想、主張,他的各種科學創見,在很大程度上產生於這種飲茶之餘的時間裏。

愛因斯坦並沒有因為這是閑暇時間而休息,而是在休閑時工作,在工作中休閑飲茶,這是很好的結合。現在,茶杯和茶壺已漸漸地成為英國劍橋大學的一項“獨特設備”,以紀念愛因斯坦利用閑暇時間的創舉,鼓勵科學家利用“剩餘時間”,創造更大的成就,在飲茶時溝通學術思想,交流科學成果。這種“閑不住”的人們可以在閑暇時間裏積極開創自己的“第二職業”。

英國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年輕的時候,除了寫小說,還要承擔全家繁重的家務勞動,例如烤麵包、做菜、洗衣服等。她在廚房勞動的時候,每次都隨身攜帶鉛筆和紙張,一有空隙,就立刻把腦子裏湧現出來的思想寫下來,然後再繼續做飯。

美國作家傑克·倫敦的房間,有一種獨一無二的裝飾品,那就是窗簾上、衣架上、櫃櫥上、床頭上、鏡子上、牆上……到處貼滿了各色各樣的小紙條。傑克·倫敦非常偏愛這些紙條,幾乎和它們形影不離。這些小紙條上麵寫滿各種各樣的文字:有美妙的詞彙,有生動的比喻,有五花八門的資料。傑克·倫敦從來都不願讓時間白白地從他眼皮底下溜過去。睡覺前,他默念著貼在床頭的小紙條;第二天早晨一覺醒來,他一邊穿衣,一邊讀著牆上的小紙條;刮臉時,鏡子上的小紙條為他提供了方便;在踱步、休息時,他可以到處找到啟動創作靈感的語彙和資料。不僅在家裏是這樣,外出的時候,傑克·倫敦也不輕易放過閑暇的一分一秒。出門時,他把小紙條裝在衣袋裏,隨時都可以掏出來看一看,想一想。

閑暇對於智者來說是思考,對於享受者來說是養尊處優,對於愚者來說是虛度。要合理利用好瑣碎時間,我們需要做好下麵幾點:

1.提高執行速度

動作的快慢決定著需耗用時間的長短。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閑著無事的老大爺,為了給遠方的孫女寄張明信片,可以花上一天的時間。老大爺買明信片時用了兩個小時,找老花鏡用了兩個小時,找地址用了一個小時,寫明信片用了兩個小時,投寄明信片用了一個小時。換了一個動作迅捷的人,幾分鍾的時間便能辦好這位老大爺所做的全部事。

2.利用“邊角料”時間

我們所強調的時間觀念和節奏觀念,都是為了提高辦事效率,如果一個小時就把需要兩個小時辦的事情辦完了,其效率就提高了一倍。將更多的事情安排在有限的時間裏完成,這多麼有意義!時間在魯迅先生的筆下被比做海綿裏的水,隻要擠,便會有。做事情隻有快,卻不懂得“擠”時間,也是不完美的。一名高效能工作者要養成一種敢於擠、善於擠的精神。養成擠時間的良好習慣,對於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那麼,你如何在快速的生活節奏和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呢?我們要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就要學會化零為整,善於把時間的“邊角餘料”拚湊起來,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