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從小學會講衛生(3 / 3)

不要罵食。吃飯的時候不要訓斥小孩,如吃一頓罵一頓,往往會造成孩子心情鬱悶,消化不良,麵黃肌瘦沒精神。

不要多糖。為防止兒童齲齒,應控製吃糖.臨睡前更不要給小孩喂糖果。

不要過鹹。嬰兒期若食物過鹹,易患高血壓。不要刺激。不要吃刺激性的東西,食物中也不要添加香料、色素、防腐劑之類;更不要向孩子講述一些帶有刺激性、恐怖性和迷信色彩的故事。

不要揉眼和吮指。據化驗,一隻手上約帶有4~40萬個細菌和寄生蟲卵。

不要挖耳。在1克重的指甲汙垢裏,含有幾十億個細菌和寄生蟲卵。

不要蒙睡。孩子若養成蒙著頭睡覺的習慣.會影響孩子的發育成長。

五、教育兒童不要玩貓玩狗

兒童喜歡動物,尤其愛玩貓玩狗。貓的毛色豔麗,來到主人麵前顯得溫柔嫵媚,俯首貼耳,蹭蹭你的腿,喵喵地向你要魚、肉吃。狗的體態矯健,機警靈敏,見了主人媚態百出,搖尾乞憐。因此,這兩種動物受到人們的喜愛。不少天真活潑的孩子也愛同貓狗嬉逗。

但是,貓狗容易感染某些自然疫源性疾病,然後傳播給人,常見有以下幾種人畜共患疾病。

病毒性疾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熱(貓)、貓抓症等。

螺旋體病:鉤端螵旋體病、鼠咬熱(小螺菌、念珠狀鏈杆菌)等。

細菌性疾病:大型布氏杆菌病、兔熱病、炭疽病、馬鼻疽病、貓癬等。

原蟲病:黑熱病(狗)、、漿蟲病(貓)、阿米巴腸病(狗)、犬賈第蟲病、貓賈第蟲病、疥瘡等。

蠕蟲病:薑片蟲病(狗)、日本吸血蟲病、並殖吸蟲病、華支睾吸蟲病、後睾吸蟲病、次睾吸蟲病、棘球蚴病、犬複孔絛蟲病(貓亦可傳播)、旋毛線蟲病、十二指腸鉤蟲病、犬弓首蟈蟲蚴移行症、貓弓首蛔蟲蚴移行症、結膜吸吮線蟲病等。

上述這些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可通過以下幾種情況實現。

被貓狗咬傷、抓傷或舌舔後感染。兒童玩弄貓狗時可能被其誤傷,即便是輕微創傷亦可致病,如狂犬病、貓抓症、兔熱病及鼠咬熱等。值得提出的是,有些表麵健康而帶有狂犬病毒的貓狗,誤傷人後,人患狂犬病死亡而貓狗卻依然健在。這些貓狗易使人失去對它的警惕,具有更大的危險性。

貓狗糞便汙染可以傳播多種寄生蟲病。

①寄生蟲卵感染。狗的弓首蟈蟲感染率在80%以上,貓為10~70%。貓拘體表常有蟲卵沾染,兒童誤食後,蟲卵侵入了非正常宿主,不能發育成成蟲,蛔蟲蚴在組織中移行而患弓首蟈蟲蚴移行症。兒童玩狗感染了細粒球絛蟲卵後,幼蟲大多在肝發育為苞蟲囊而患棘球蚴病(包蟲病)。

②原蟲包囊感染。見於與漿蟲病的感染。誤食貓便中的弓漿蟲囊合子後,剛在組織中形成包囊而患病。孕婦感染可致流產、早產,約1/3胎兒可患先天性弓漿蟲病,引起畸形、發育障礙等。

③幼蟲感染。如吃進貓狗糞便中的旋毛線蟲幼蟲後,亦可獲得感染。

直接與貓狗接觸而感染。如犬布氏杆菌病、炭疽病、貓癬、疥瘡等。

貓狗體表寄生蟲傳播。貓狗體表常有蚤、恙蟎、蜱類寄生。人被叮咬或因糞便汙染,經人體皮膚破損處而感染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熱可由恙蟎傳播,犬複孔絛蟲病是由於蟲卵被犬蚤、貓蚤食入後在體內發育成似囊尾蚴,兒童誤吞疫蚤而感染。另外,貓狗常帶有鼠蚤、還可能引起某些鼠類傳染病,如鼠疫、地方性斑疹傷寒等。

由傳播媒介和中間宿主傳播。如黑熱病由白蛉傳播,結膜吸吮線蟲病由蠅傳播或直接接觸傳播。此外,還有薑片蟲病、日本血吸蟲病、華支睾吸蟲病等。

自古以來,貓狗就同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們可以登堂入室,出入不禁,與人朝夕相伴,形影不離,成為家庭中的一員。殊不知它們的背後隱藏著許多的危害,因此要教育兒童不玩弄貓狗,飯前便後尤其是接觸貓狗之後要洗手,防止動物源性疾病傳播。

六、玩具與肝炎

玩具是兒童的“益友”,它能啟發兒童的智力,活躍兒童的思維。但玩具也能傳播疾病,據測定,把消毒過的玩具給兒童玩10天以後,就汙染了許多細菌或病毒。在塑料玩具上,細菌菌落數約為4943個,皮毛製作的玩具可達21500個;在玩具上也可測及甲型肝炎病毒顆粒和乙型肝炎表麵抗原。因此肝炎病毒可通過玩具造成傳播。

甲型肝炎病毒可經口一口傳播.多由易感兒童吮吸或玩了被汙染的玩具後沒洗手即拿食品吃所引起。乙型肝炎病毒可存在於唾液中,帶病毒的兒童啃咬玩具後,被易感兒童抓握,若被汙染了的手再去揉擦眼睛、摳鼻孔,病毒可能通過局部毛細血管縫隙進入血液而致病。

為防止肝炎的傳播,須切斷其傳播途徑,做好玩具的消毒和教育兒童講衛生是其措施之。具體措施為:①要製止兒童啃咬玩具,最好不玩吹氣玩具如塑膠氣球、口琴等。教育兒童不要用手直接揉眼睛、摳鼻孔。②玩過玩具後、進食前要及時洗手。③玩具每周至少清洗或消毒一次。④小型玩具最好每人一套,以防交叉感染。另外,對感染了肝炎病毒的兒童進行隔離治療甚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