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掌握一些嬰兒的保健護理方法(四)(1 / 3)

4.腹瀉時嬰兒有哪些表現

前麵已經提過腹瀉時大便次數增多,少則5~6次,多則1日10餘次。糞便色白或黃綠色,內有黃白色小塊即奶瓣(有水則呈蛋花湯樣),有時帶泡沫有酸臭味,有時呈水樣便,重時順肛門往外流。吐奶,嬰兒吃奶比平時少。由於腹瀉與嘔吐導致水分丟失。表現嬰兒口渴、口幹、尿量少或無尿。精神萎靡不振,明顯見瘦。睡著後可見兩眼窩凹陷。重時兩眼閉不嚴,出氣涼,此時必須住院治療。

5.嬰兒腹瀉的治療

首先應排除痢疾,因為嬰兒患痢疾也不典型,無膿血便,也僅僅是黏液多,通過大便化驗有白細胞和紅細胞。此時應該用腸道消炎藥。與此相反,因喂養不當引起的腹瀉,則大便化驗有脂肪球。

(1)飲食療法

如果腹瀉是由於喂多了或有比較重的嘔吐,則先不給吃奶、不喝水,使胃腸道休息幾個小時。如不是這種原因引起者,母乳喂養者,腹瀉期間繼續喂母乳。許多媽媽常常認為孩子患腹瀉時要少喂,甚至不讓孩子吃奶,認為吃的多、拉的多,這是錯誤的觀點。喂牛奶的嬰兒可給脫脂奶。就是將牛奶煮開後放置不動,涼後其表麵出現一層奶皮,將此奶皮去掉後再喂,或喂發酵奶(乳酸菌酸奶)。此兩種奶容易消化,根據大便情況逐漸恢複正常喂養。嘔吐停止後媽媽就應該給嬰兒比平時更多的水分,詳見下麵所提的口服補液鹽,以防脫水。亦可喂鮮果汁或搗碎的水果以補充鉀,水果中含鉀鹽多。腹瀉期間不要添加新的輔食品種。

(2)藥物療法

嬰兒消化不良,可用消化藥如多酶片、胖得生等。媽咪愛係嬰兒複方乳酸菌健腸劑,並含有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醫生常常給開此藥。消化道黏膜保護劑思密達,既可止吐又可止瀉,尤其是治療秋季腹瀉更有效。服後24~48小時可使大便次數減少,由水樣便變稠轉為軟便。但若與其他藥合用時,必須間隔2~3小時。可於奶前服其他藥,奶後服思密達。如果不這樣做則兩種藥皆不能發揮作用,此時可能錯誤地認為思密達無效。服思密達時最好多用水稀釋藥,這樣使藥在胃腸道內形成較大麵積的保護膜,效果更好。這些事媽媽應當知道。

如果大便化驗有較多白細胞和紅細胞則可用慶大黴素口服,磷黴素鈣,黃連素亦可用。如有中耳炎等感染則用抗生素治療感染,輔以消化藥即可。

(3)補液療法

嬰兒因為嘔吐、腹瀉丟失體內的水分及一些鹽類礦物質必須補充,醫學上稱為補液療法。補液分2種:口服補液及靜脈補液。如何選擇呢?如嬰兒精神尚好,尿不是特別少,不吐可以口服。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鹽(ORS),其配方為氯化鈉3.5克,氯化鉀1.5克,碳酸氫鈉(小蘇打)2.5克,葡萄糖20克,加水1000毫升。

家庭簡易配方為白糖4克(一茶匙),食鹽0.7克(小半茶匙),小蘇打0.5克,氯化鉀0.3克,水200毫升(1小飯碗)。配好後可小量、多次飲用,以補充吐、瀉所丟失的水分和礦物質。嘔吐重,喝不進水時就應去醫院靜脈點滴。

靜脈補液時,醫生將根據患兒的脫水程度、脫水性質選用不同的液體和藥物,這裏就不詳細介紹了。

6.嬰兒腹瀉的8條護理措施

(1)飲食衛生

尤其在夏秋兩季,凡是人工喂養的嬰兒,每次喂奶前要用開水燙奶瓶、奶嘴及其他食具。最好每日煮沸消毒1次。這要成為現代家庭的一個衛生習慣。消毒後的食具應放在有罩的器皿內,以防蒼蠅或灰塵汙染。此外,也要注意患兒身邊護理人員的個人衛生,護理人員與嬰兒都應在餐前、便後用肥皂洗手。水果一定用流水衝洗幹淨或用高錳酸鉀水浸泡以達到消毒目的。不吃變質食物。

(2)避免過食

嬰兒體溫調節功能差,夏季居室要通風,少穿衣服,夏季天氣炎熱,容易因口渴而多吃奶。此外,夏季不應斷奶,因夏季消化功能比其他季節差,主要是消化液分泌的少。另外,夏季患胃腸道感染機會多。

(3)腹瀉伴發燒

因感染發熱引起腹瀉,同時嬰兒不願吃奶時,可減少奶量及其他食物;但應勤喝水,以促進多排尿。

(4)口腔護理

患腹瀉後全身抵抗力低下,故更易並發口腔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膚化膿感染、中耳炎、支氣管炎、肺炎等。必須保持口腔及皮膚清潔。喂奶後用棉棒浸在淡食鹽水中擦口腔,防止發生鵝口瘡。每次大便後用溫水由前向後衝洗臀部後擦幹,及時換尿布。即使沒有尿便,換下來的尿布亦應用肥皂及熱水洗淨晾幹後再用。還要預防尿布疹,本病輕者臀部發紅,重者表皮破潰糜爛,嬰兒疼痛哭叫。一旦發生,可將糜爛部暴露在空氣中使之幹燥,然後塗凡士林油,女嬰患腹瀉後還易患尿路感染應引起注意。

(5)有嘔吐嬰兒宜側臥

喂奶,喂水皆應側臥以防嘔吐物嗆到氣管引起窒息。一旦嘔吐,吐後頸部皮膚弄濕,應洗淨擦幹後塗痱子粉。

(6)靜脈輸液的觀察

靜脈輸液時患兒應側臥位,媽媽應觀察滴流速度,應先快後慢。就是說先補充病後丟失的水分,滴到一定時期後脫水症狀有所改善則應減慢速度。如滴流前6小時無尿,滴流中不能加鉀鹽。有尿後方可加鉀。醫生一定會告訴爸爸媽媽注意觀察嬰兒有尿時通知醫生,滴流後觀察呼吸、脈搏。脫水時因血容量不足而使脈搏加快。脫水糾正後脈搏變慢、有力。重症脫水嬰兒呼吸變深,出氣發涼,脫水糾正後呼吸趨於平穩。靜脈補液後如嘔吐已停止,大便次數減少,尿量增加可改為口服補液。

(7)恢複期逐漸增加進奶量

在逐漸增加進食量過程中,要注意給容易消化的食物,堅持由少到多的原則,待大便完全正常時,則進正常飲食。一般5~7天即可痊愈。

有營養不良的嬰兒易患腹瀉,而腹瀉日久更加重營養不良,如此形成惡性循環。所以有營養不良的嬰兒腹瀉恢複的慢,對此更應注意營養,增強抵抗力。千萬不能因為怕腹瀉而不給食物,因為這樣非但治不好腹瀉,還會愈來愈重。

(8)不同病因的腹瀉要做好隔離

這既是醫院兒科病房或門診觀察室中的科學安排問題,也是細心的家長要注意的問題,如對臨床小患兒的適當隔離,以防止交叉感染。家中腹瀉嬰兒的房間也要保護環境清潔,空氣新鮮,以避免繼發呼吸道感染。

嬰兒尿路感染

1.位居嬰兒感染性疾病第三位的尿路感染

談到嬰兒時期的感染性疾病,首位的是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其次是消化道感染(病毒性腸炎、細菌性痢疾);那第三位便是泌尿道感染了。可見泌尿道感染雖然比不了前者,但也並非少見,也算得上發病率較高的一類疾病。不可輕視!泌尿係統包括尿道、膀胱、輸尿管及腎髒。這些部位的感染大多數是細菌感染,統稱為泌尿係感染(或稱尿路感染)。因為不易定位是尿路的哪一部位感染,所以統稱為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在嬰兒時期其表現不如成年人典型,故應特別注意,因為一旦延誤診斷,可遷延成為慢性病從而影響嬰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