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血液透析(2 / 3)

7.血液透析為何要抗凝?都用哪些抗凝藥物?

當血液離開血管流經透析機行體外循環時發生凝固,會影響透析效果並造成患者失血過多,這就要求應用抗凝藥物來保證血液在體外循環時不發生凝固,使透析能順利進行。血液淨化的抗凝治療是指在評估患者凝血狀態的基礎上,個體化選擇合適的抗凝劑種類和劑量。抗凝藥物量不夠,易發生凝血,形成血栓;量過大,則有出血的危險。常用的藥物是肝素,透析時先給一個首次劑量,然後每小時給一次維持量,透析結束前30~60分鍾停止。肝素的不良反應有血小板減少、骨質疏鬆、高脂血症、過敏等。若患者有消化道出血、腦出血,大手術前後需血液透析時,可采用無肝素透析,每半小時用生理鹽水衝洗管路,衝進體內的鹽水要超濾出來。

8.血液透析為什麼一般每周3次?一次需要多長時間?

維持性透析患者想要提高生活質量、減少並發症、沒有不舒服感,就必須有效地清除體內毒素和多餘的水分,這就要求對透析有一個評價,尿素清除指數是評價小分子溶質清除量的重要指標之一,每次透析的尿素清除指數達到目標值才算達到充分透析的標準。一般建議每周透析時間在10小時以上,即每周3次透析,每次4~5小時,這就是現在常用的標準透析方案。還有部分殘腎功能較好、尿量200毫升/日、透析期間體重增長不超過3%~5%、心功能較好的患者,可每周2次透析,但不推薦作為常規透析方案。

9.什麼是幹體重?

幹體重是指水平衡正常情況下的體重,指透析後患者體內過多的液體全部或絕大部分被清除時的體重,也就是說體內沒有多餘的水分。脫水後低於這個體重的患者會出現不舒服的感覺,如低血壓、腿手抽筋、口渴明顯、頭暈、乏力等症狀。因此,幹體重即無水瀦留和無脫水時的體重。幹體重不是一成不變的,隨時間、病情變化而改變,故最好每2周評估一次幹體重為佳。另外,人體體重會隨著季節的轉換,作出生理性的調節,幹體重通常會在冬季略升,夏季稍降,但多因人而異,患者換季時應格外注意自己的體重,增減衣物的重量也要考慮進去。

10.為什麼透析了還要限水?

有些人認為有透析幫助排水,限水不限水無所謂,渴了就喝,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隨著體內水量增多,容易導致嚴重的並發症,會出現左心衰、血壓升高、髒器水腫、漿膜腔積液等。左心衰表現為患者胸悶、不能平臥、呼吸困難、強迫坐位、大汗淋漓等症狀,需要緊急透析脫水;血壓升高,用降壓藥效果不明顯;肺部水腫,容易出現肺部感染;腸道水腫,易出現消化不良,患者沒有食欲,惡心、嘔吐,營養不良等;胸腔和腹腔內出現積水,患者體重增加較多,透析時脫水較多,會出現低血壓、乏力、肌肉抽搐等症狀。那麼正常情況下透析患者應該怎麼控製飲水量呢?其實很簡單,通過測自己的體重來判斷:無尿患者每日體重增加不要超過1.0千克為宜。有尿患者相對寬鬆一點,有多少尿量就可以喝多少水,但也要注意每日體重不能增加太多。透析期間體重增長不超過幹體重的5%。

11.尿毒症接受透析的患者合並高血壓有哪些危害?

平時如何控製高血壓一般認為,目標血壓應個體化,為其可耐受的最低血壓,多要求控製在(130~140)/(80~90)毫米汞柱左右。對於尿毒症接受透析的患者,高血壓的治療是一種綜合治療,需要長期以至終身治療,其內容包括生活方式的改變與危險因素的控製、血液淨化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其中生活方式的改變至關重要,是成功控製血壓的基礎和前提,其重要程度超過藥物治療。因此應當重視生活保健。平素要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穩定的情緒;保持生活起居規律,睡眠充足;肥胖患者要注意控製體重;戒除煙酒等不良嗜好;堅持適量運動(如散步),按照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量力而行的原則,可以參加慢跑、打太極拳等活動;另外,排便宜選坐位,要多吃粗糧及蔬菜,以防便秘。飲食以清淡為主,避免進食肥膩、刺激性、高膽固醇及醃製的食物,烹調方法應以蒸、煮、汆為主,避免煎炸,少肉多菜,肉類以瘦肉為主,少鹽、少糖、少油,多吃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豐富的蔬菜和水果。

提高睡眠質量也有助於血壓控製。可以中午小睡,使全身放鬆;晚餐宜少,清淡為主;睡前娛樂活動要有節製,不可計較輸贏或過於認真激動,不宜長時間看電視;起床宜緩,特別對於長期服用降壓藥的患者,應當緩緩起身,防止過急而暈倒。對於少尿或無尿的透析患者,調整透析處方,合理控製幹體重是控製血壓的重要方麵。這類患者的高血壓多為容量依賴性,通過降低幹體重,可以控製50%~80%的高血壓。排除體內過多的水負荷,也是藥物治療的前提。但主要困難是:①透析期間體重上升過多,進水過多達不到幹體重,透析時患者難以耐受大劑量的超濾。②部分患者為保持殘餘尿量不願多透。患者應當充分認識到高血壓的危害,飲食上限製鹽的攝入(2~3克/日),限製水攝入,盡量使每日體重上升不超過1千克。過多的水分應當透析時盡量清除,因為殘餘尿量的保持是以增加心血管係統的負荷為代價的,應當主動配合醫生評價並逐漸達到幹體重。必要時可以請醫生協助調整透析液鈉濃度或改變透析劑量、模式。當然藥物治療也很重要,但是應當記住降壓不能隻靠吃藥,藥物治療不是降壓治療的全部,健康的生活方式應當貫徹一生。應當了解幾個用藥的細節問題:①應當規律用藥,堅持終身治療。②盡量選用長效藥物。③按照血壓波動規律服藥,降壓藥應該在高峰到來之前服用,即早起後和下午4~5點服藥最好。④吃藥別忘了測血壓。⑤沒有症狀也要吃藥,高血壓治療應依據患者的血壓水平,而不是症狀的有無或輕重。

12.平時血壓130/80毫米汞柱,為什麼血液透析中血壓會升高?

該怎麼處理部分患者透析前血壓不高,通常在透析開始1小時後血壓逐漸升高,或者透析前血壓就高,透析脫水後血壓不降反而更高,這就叫“透析中高血壓”。特點就是在透析中後期血壓逐漸升高,患者可有頭痛、惡心等症狀。透析中高血壓的原因可能有:①脫水速度過快,血容量相對不足,血漿腎素濃度增加,血管收縮。②降壓藥物被清除,作用下降。③患者對透析不了解,產生恐懼,加上精神緊張,導致交感神經係統興奮性上升。④透析液中鈉、鈣濃度高或鉀濃度低。⑤透析中輸入液體、血漿、白蛋白等。出現了透析中的高血壓,可舌下含化心痛定(硝苯地平)及低流量氧氣吸入等治療,改變透析液鈉、鈣、鉀濃度,調整透析液溫度,處理後症狀可緩解和減輕;嚴重時靜脈應用降壓藥物,效果不佳者應提前下機,血壓可慢慢下降。間斷做血液濾過或血液透析濾過可改善血壓情況。

13.血液透析患者的飲食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膳食治療是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療基礎,因為血液透析常常會導致營養物質的丟失,因此血液透析患者的飲食應按照以下要求補充營養。

(1)控製水分攝入:水分攝入過多,易誘發或加重水腫、高血壓,甚至心力衰竭,表現為氣促、胸悶等。因此,對水分攝入應“量出為入”,透析者應控製每日體重增加不超過1千克。若口渴,可含小冰塊、薄荷糖或嚼口香糖,以促進唾液的分泌。禁用含酒精的飲料以免誘發痛風。而新鮮果汁則含鉀量較高,一般軟飲料常含一定的鈉鹽,故建議選用純水或礦泉水。

(2)限製鈉、鉀攝入:為了防止水腫和高血壓,患者需要不同程度地限製鈉的攝入。大多數透析患者每天攝入的鈉應限製在4克以內,嚴重的高血壓患者更需要嚴格限製鈉的攝入。但長期的低鹽飲食會影響患者的食欲,產生疲倦,注意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提供多樣化及色、香、味俱全的飲食。如果患者飲食中鈉得到很好控製,水的攝入也就容易控製。尿毒症時腎排鉀能力明顯降低,常出現高血鉀而致心律失常,危及生命。鉀普遍存在於各類食品中,尤以肉類、豆類為多,米麵次之,蛋類較少。蔬菜中特別是菠菜、番茄,水果中橘柑、瓜類、香蕉、桃、柚等均含有較高的鉀。透析患者每日攝入的鉀應限製在2~3克。防止食入過多鉀的有效方法除注意食物品種以外,還應以煮的方式加工後棄湯而食,因大部分鉀離子留在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