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章(2 / 3)

本尼狄克治理該院兩年後,第三次奔赴羅馬。這次羅馬之行與以往幾次一樣成功。他帶回了神學各門書籍。這些書中,有些是他花錢買的,有些則是朋友贈送的。歸國途中他到維埃納,從朋友那裏要回他曾托付給他們他所買的那些書。於是,他在登上不列顛後,便打算去見西撒克遜王森瓦爾:

他先前曾經從同國王的友誼中得到好處,受到國王的支持。但是,恰在那時,由於森瓦爾不幸去世,本尼狄克最後隻好回到自己的人民中間,回到他的出生地,進入特蘭沙姆伯裏亞地區的國王埃格弗裏德的官廷。他向埃格弗裏德敘述了他年輕時離家出走後所做的一切事情;他公開表明他發自心底的對宗教的熱情;他向國王吐露了他在羅馬和羅馬附近學習到的教會和修道院習俗,給他看了他帶回的全部神學書籍以及聖徒和基督殉道士的寶貴遺物。他從國王的眼中看出國王的欣賞和讚同的神色:不久,國王從自己的地產中劃出六十海得地給他,吩咐他建造一座紀念教會的教牧之首的修道院。在序言中,我提到,這座修道院於埃格弗裏德王四年,即第二個小紀裏的主曆年在威爾河河口北麵的一個地方建成。

該修道院落成後不到一年,本尼狄克跨海到法蘭西,經多方尋求,找到了一些石匠,然後把他們帶來,要他們按照他一貫喜愛的羅馬風格用石頭為他建造一座教堂。出於對聖彼得的愛,他在從事這項紀念彼得的工作中顯示出的熱情是如此之高,以致在一年時間裏,教堂就奠完了基,蓋好了屋頂,神聖的彌撒也可以在裏麵舉行了,此外,在工程即將完工之際,他派信使到法蘭西,要他們帶回玻璃製作工匠(當時不列顛尚不曾有的一種工匠),給教堂、附屬小教堂和教堂的高窗鑲上玻璃。就這樣,來了一批玻璃製作工匠,他們不僅按照要求完成了這項工作,而且還使英吉利人因此了解和學會了這一工藝。毫無疑問,這一工藝十分適用於裝配教堂的各種燈具和各種器皿的使用。除此之外,這位虔誠的買主還負責從海外弄到國內無法買到的各種各樣東西,即適用於祭合祭奠和教堂聖事的聖杯、祭衣。

而且,為了使他的教堂能夠從羅馬範圍內獲得甚至在法蘭西也得不到的裝飾品和著作,這位辛勤的管家在根據教規安頓了他的修道院之後第四次赴羅馬。結束時,他帶回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豐富的屬靈的物品。因為,第一,他帶回了大量的各種各樣的書籍。第二,他獲得了不少對許多英吉利教堂有用的恩惠--聖徒和基督殉道士的遺物。第三,在他請求下,教皇阿加塞允許他把聖彼得教堂的領唱、聖馬丁修道院院長、羅馬導師約翰帶回到不列顛的英吉利人中,當他的修道院的導師,因而就把符合羅馬習慣的教堂吟詠、歌唱及教會聖事製度介紹到他的修道院裏。約翰到達那裏後,不僅把頁麵他在羅馬所學到的東西口授給他的學習教會事務的門徒們,同時還留下大量的著作。為了紀念他,這些著作至今仍保存在上述修道院的圖書室裏。第四,本尼狄克帶回了一件寶貴的禮物,這就是可敬的教皇阿加塞寫的一封特許信。這封信是經他請求並得到埃格弗裏德王準許和同意後才拿到的。有了這封信,他建造的這座修道院可以永遠免受外界侵擾,保持絕對安全。第五,他帶回了一些布置他所建造的聖彼得教堂的聖像:天主之母童貞瑪利亞和十二使徒的畫像,他可以貼在連接牆壁的大板上,橫貫於上述教堂的拱頂;描繪福音書裏故事的畫像用來裝飾教堂南麵的牆壁;描繪聖約翰《啟示錄》中異象的畫像可以以同樣方式用來裝飾教堂北麵的牆壁,其目的是使走進教堂的人,不管往哪個方向看,即使不識字也可以看望基督和他的聖人們的慈容(雖然它們隻是畫像),或者使他們更清楚地感覺到主的化身所帶來的祝福,或者使他們似乎親眼見到最後審判的危險,因而不忘更加嚴格地反躬自省。

由於可敬的本尼狄克的德行、勤勉和虔誠使埃格弗裏德王大為欣喜,又由於他見到他的第一次贈禮得到完善處理,結出碩果累累,於是國王便打算擴大他給他的用於建造修道院的贈地,給他增加四十海得。一年後,本尼狄克往那裏送了十七名修士,委任切奧爾弗裏德為他們的神父和院長。這座聖保羅修道院是根據埃格弗裏德王的建議,或者應該說,甚至是根據國王的命令隻有在下列條件下才允許他建造的:兩處必須保持安寧和睦,永遠友好親善,就如,打個比方,身離不開用以呼吸的首,首離開身則失去生命。所以,任何人都不準圖謀分裂以兩個使徒之首的兄弟情誼聯結起來的這兩處修道院。本尼狄克指定的院長切奧爾弗裏德從建院早期起就是本尼狄克在備方麵的最熱誠的助手。他曾和本尼狄克在便當時同去過羅馬,在那裏敬拜和接受必要的指示。當時,本尼狄克還挑選了聖彼得修道院的神父埃奧斯特溫為院長,讓他管轄修道院,其目的是,在他這位親愛的戰友勇敢地幫助下,對他一人來說過重的負擔可以得到減輕。大家不要為一個修道院同時有兩個院長感到奇怪。需要兩個院長的理由是,本尼狄克經常為修道院事務而外出旅行,他經常到海外去,回來又不定期:曆史上也有記載,最神聖的使徒彼得出於需要連續指定兩個從屬於他的主教在羅馬管理教會。神聖的教皇格雷戈裏對我們講過的那位本尼狄克大院長本身也在他認為方便的時候指定了十二位院長管理他的門徒。他這樣做並沒有削弱兄弟之愛,相反,更加深了這種愛。

埃奧斯特溫在修道院建成後的第九年開始管轄該院,此後持續四年,直至去世。他出身高貴,但並沒有象有些人那樣把出身高貴這一裝飾品當成顯耀自己鄙視他人的理由。相反,他象天主的仆人所應該做的那樣,把它當成修煉自己更加高尚靈魂的途徑。他確實是院長本尼狄克的堂(表)兄弟,但他們商人的靈魂都非常高尚,高尚得使他們把世俗的榮譽看得一文不值,而且他們中的一個在進入修道院時認為不應該由於高貴的出身或家庭而企圖高人一等,另一個也認為不應該賦予他這種特權;相反,心懷美好目標與兄弟們同甘共苦的他,所誇耀的莫過於遵守與他的青春相適應的所有方麵的規章製度。雖然他曾是埃格弗裏德王的親兵,但是他把世俗的一切煩惱永遠置於腦後,撇下手中的武器,隻從事屬靈的戰爭;他一貫謙卑,和其他兄弟完全一樣,樂於和他們一道脫粒、揚簸、擠羊奶牛奶,卑順而愉快地參加烤製麵包、剪修花圃、做飯以及其它所有修道院裏的工作。而且,在他任院長管轄整個修道院後,他仍然根據一位賢明人士的勸告,一如既往地對待所有的頁麵人。這位人士說:“他們擁你為君王;不要高傲,要成為他們中普通一員,對所有人都要溫柔、謙恭、仁慈。”確實,他在他認為便當的時候,會用院規遏止犯罪的人,但是,他出於天然的慈愛,總是表明他寧可盡力勸告他們不要犯罪,免得使自己罪過的陰影遮蓋住院長容顏的光輝。他為了照管修道院的事務到什麼地方時,如果發現兄弟們在工作,就會往往立即投身進去,與他們一道幹:他或是扶犁耕田,或是掄錘打鐵,或是搖動風扇簸揚穀物糠皮,或是做其它類似的事:他是一位身體健壯,說話和氣、心境愉快、待人慷慨和儀表堂堂的年輕人。他與其他兄弟吃同樣食物,總是住同樣房子,睡在他當院長前睡過的普通房間裏:甚至在身患疾病,明顯麵臨死亡之標,他仍然在兄弟們的宿舍裏躺了兩天:在他逝世前的最後五天裏,他才讓自己住到一個較為僻靜的地方去。一天,他從屋裏出來,坐在露天裏,把所有兄弟叫到跟前。當兄弟們流著淚為這位這麼好的教父和收入的離去而感到悲痛時,他出於天生的慈愛一一吻了他們,賜他們平安。他在3月7日的夜裏去世,當時所有的兄弟都在忙著唱早禱的讚美詩。他二十四歲進修道院,在那裏住了十二年。他擔任神父七年,其中四年他花在治理修道院。就這樣,他“離開他塵土造就的軀體準備死去”,進入天國。

說了這些作為可敬的埃奧斯特溫生平的引子後,讓我們言歸正傳。本尼狄克剛一指定埃奧斯特溫擔任聖彼得修道院院長、切奧爾弗裏德擔任聖保羅修道院院長,又第五次奔赴羅馬,接著又象以往那樣滿載而歸,帶回了無數有益於教會的禮物,即大量聖書和一批數量不少於先前的聖像:在這一次,他同樣帶回了描繪我主曆史的一組繪畫,他可以用這些繪畫圍貼他建造在大修道院裏的整個聖母堂;他還展示了顯示新舊約統一的繪畫,用以裝飾聖保羅教堂和修道院,這些繪畫安排得十分巧妙。例如,他把一幅以撒背著即將用來潘祭他的木柴的畫和一幅主背著他即將在上麵受難的十字架的畫掛蒞一起,緊靠著它的上方。他還把被十字架舉起的人子的畫與摩西在荒漠中舉起蛇的畫放在一起。除了其它東西外,他還帶回了兩件極為精製的絲披肩:他後來以這兩件絲披肩向阿爾弗裏德王(他歸來時發現埃格弗裏德王已被子)和他的顧問買了威爾河南麵靠近河口的三海得土地。

但是,就在他帶回這些佳音時,他卻獲悉了國內的許多不幸消息:他臨行時指定的院長,可敬的神父埃奧斯特溫和他管轄下的不少兄弟由於當時一場凶猛的瘟疫已離開此世。然而,也有使他感到安慰的事,因為他得知他的院長同仁切奧爾弗裏德和兄弟們已迅速從該院裏挑選了助祭西格弗裏德接替埃奧斯特溫的職務。西格弗裏德性格溫和的程度就跟他受人敬重的程度一樣。他飽學《聖經》,具有傑出的品德,而且被賦予奇異的恩典--節製,盡管由於疾病,他在保護腦力方麵受到了嚴重的妨礙,在扞衛純潔的心靈方麵受到了可惡的不治之症--肺病的嚴重幹擾。

不久後,本厄狄克本身也開始遭受疾病的折磨:為了同時讓忍耐的美德來證明他們對宗教的熱心,仁慈的天主使他二人身染現世疾病而臥床不起,目的是,他可以在死亡戰勝疾病後,以安息--天堂的安寧和光明,使他們複蘇:西格弗裏德在受盡體內疾病的長期折磨(如前所述)後結束了自己的日子,而本尼狄克也由於三年的日漸癱瘓而變得如此虛弱:他的下身完全癱瘓,隻留著上部(上部一癱瘓,人就死去)實踐他的忍耐的美德。他們兩人在病痛之中依然不斷地向他們的造物主感恩,終日讚美天主,鼓勵他們的兄弟。本尼狄克努力督促常來看望他的兄弟們遵守他所製定的院規,他說:

頁麵“你們不要以為我是盲目地為你們製定這麼一些條例的:在我多次住返的長途旅行中,我遊曆了十七個修道院,我把其中看到的最好的東西記下來,傳授予你們,讓你們遵守,以便從中得益。”他吩咐細心照料好那個放著他從羅馬帶回的大量書籍(這些書籍對於指導教會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的值得自豪的圖書室,吩咐不應該由於疏忽造成損壞和書籍的失散。此外,他還多次命令前來探病的兄弟,在選擇院長時,任何人都不該把家族,而不把正直的生清和正確的教義作為依據。他說:“讓我告訴你們真心話吧。比較一下兩種災難,一是我建這座修道院的地方永遠論為荒丘(如果天主允許的話),二是我的一個大家都知道不走真道的同胞兄弟接替我作為院長管理這座修道院,那麼,我認為這第一種災難要比第二種災難容易忍受得多。所以,我的兄弟們,你們應該永遠謹慎,任何時候也不要因某人的家庭而挑選他當神父,也永遠不要挑選外部來的人當神父,相反,你們要根據一度是我們院長,偉大的本尼狄克的規矩,根據特許狀的規定,在你們全體人員當中選出大家一致同意的人來。這個人必須因為他的高尚的生活和賢明的教義而顯示出比別人更適合、更配得上這一使命,必須是你們以博愛精神作出調查判斷後公推為最好的,然後,你們召來主教,請他們給予習慣的祝福,認可他為你們的院長。因為,”他說,“那些通過肉體結合產生肉身子女的人必須為內體和世俗的財富找到肉身和世俗的繼承人;但是那些以傳播福音的屬靈種子而得到屬靈子女的人在任何方麵,在做任何事情時,都必須把靈命放在首位。應該把被賜予較多屬靈思惠的人看成屬靈子女中的長子,就象世俗的父母總是認第一個出生的兒子為後代之首,在分配遺產時總是給予優先考慮一樣。”我不應該不告訴你們,可敬的院長本尼狄克在由於嚴重疾病的折磨而不能入睡的時候,為了消除漫長夜晚所帶來的厭倦經常叫人來給他朗讀約伯忍耐的故事,或《聖經》中其它段落。這樣,他可以在病中得到安慰,可以由於對脫離他所陷入的深淵以及對天上的事所抱有的更加動人希望而情緒昂揚。由於根本無法起身禱告,也無法輕易發聲或提高嗓子唱完通常唱的讚美詩,這位聰明人被他對宗教的熱愛所指引,總是在日夜幾個小時的禱告中叫來一些兄弟輪流對唱指定的讚美詩。這樣,他自己就能盡力和著他們唱,從而在他們幫助下,做完他自己無法獨立完成的事。

不過,就在這兩位被疾病長期折磨變得十分虛弱的院長。知道自己快要去世,不適合治理修道院(這是因為,使基督強力在池們心中變得完美的病痛是那麼劇烈)了的時候,有一天,他們兩人都想在臨離此生前見一次麵,談一次話。西格弗裏德被用擔架抬到本尼狄克病床所在房間。服侍人員把他們並排放在一起,兩人頭靠一個枕頭(令人悲哀的情景)。雖然他們的臉緊緊地靠蒞一塊,但他們仍然沒有力量靠近、親吻。甚至隻有在兄弟們的幫助下他們才做到了這一點。接著,本尼狄克在征求了西格弗裏德和所有兄弟的有益意見後,召見了他已指定擔任聖保羅修道院院長的切奧爾弗裏德。與其說他們是有血緣關係的親屬,不如說他們因為具有了相同美德而成了親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