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下篇:低調有術,自成尊貴(21)(1 / 2)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揭人之短俗話說得好:“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人人都是要麵子的,每個人都不希望也不喜歡有人當著別人的麵把自己的缺點或者做過的錯事說出來。但是,在生活中,偏偏有人喜歡在很多人麵前說人家的缺點,也有人很喜歡聽人說別人的缺點。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非常寒微,小時候他是給地主家幹活的窮人。有一次,他和其他的夥計給財主鋤玉米。財主為了讓夥計們多幹活就往地裏送飯。

一日,財主送來了一罐子粥和幾個玉米餅。夥計們一看飯來了,撂下鋤頭就去吃飯。這一撂不要緊,有人把鋤頭不小心扔在了粥罐子上,把罐子砸碎了,粥全灑在了地上。這罐子粥裏本來有幾個黃豆,粥灑了就剩下那黃豆躺在地上。夥計們看到這樣的情景,就趕緊蹲下一起搶豆子吃。朱元璋搶得猛,吃豆粒時把紅豆草也吃了進去,卡在喉嚨裏差點要了命,一個同伴忙抓了一把野菜來塞進朱元璋嘴裏,才好歹把那草給塞咽下去。

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有不少和他在一起的窮朋友來找他。最先來找他的就是和他在一起鋤地的那幾個夥計,這幾個人希望他能念在舊日的情分上給點好處。

有一個人見到朱元璋,沒有什麼顧忌,以為在金鑾殿上坐著的朱元璋還是那個和自己一起鋤地的朱元璋。他看見朱元璋就表功說:“你還記得麼,當年我們一起搶豆子吃,你連草也吃進去了,差點沒噎死,還是我救了你。”他本以為這樣說會讓朱元璋念著舊情給自己封賞什麼的,結果朱元璋聽到這話勃然大怒,因為這個人當著滿朝文武的麵,竟然把自己的老底給揭了出來,這就好比讓他光著身子站在自己的大臣麵前,所以他毫不猶豫的就把這個人給殺了。

另一個看見了這樣的情景,就跪倒大喊:“萬歲還認得我麼?”朱元璋一愣,那人趕忙說:“萬歲,您是貴人多忘事,想當初,咱騎著青鬃馬,手使鉤鐮長槍,殺死草寇百萬,打破了紅灌縣城,跑了湯元帥,捉住了豆將軍。紅孩兒當關,多虧了菜將軍。”朱元璋見此人很會說話,又念這位朋友顧及自己的情麵,就把這個人封了大官。

其實,每個人都有不想被別人發現的隱私。待人處世的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亦是善於發現對方身上的優點,誇獎對方的長處,而不是抓住別人的隱私、痛處和缺點大做文章。

即使是人家不小心得罪了你,你也不能因為想報複而當著很多人的麵揭人之短,傷人自尊。當然,有時候揭短也是無意的,那是因為某種原因一不小心犯了對方的忌諱。有心也好,無意也罷,在待人處世中揭人之短都會傷害對方的自尊,輕則影響雙方的感情,重則導致友誼的破裂。所以,要想與人友好相處,就要盡量體諒他人,維護他人的自尊。

不固執,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善於聽取別人意見的人才是聰明人。但是有的人卻不這樣想,這樣的人在聽到別人給自己提意見的時候,往往覺得人家不信任自己或者不尊重自己,其實這是一種死要麵子活受罪的想法。人在做事情的時候應該聽取別人的意見,這不僅可以讓自己把事情做得更完美,還可以幫助自己克服自己身上的很多缺點。

戰國時代,齊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人,但是他繼位以後,一度沉迷於酒色,不管國家大事,把一切事都交給大臣去辦理,自己則不聞不問,每日隻知飲酒作樂。君王不理朝政,大臣們也跟著無法無天,貪汙的貪汙,偷懶的偷懶,沒有人正正經經做事情。因此,齊國的政治非常混亂,再加上各國諸侯也都趁機來侵犯,使得齊國瀕臨滅亡的邊緣。雖然齊國的愛國之人都很擔心,但是,他們都畏懼齊王,所以沒有人敢出來勸諫。其實齊威王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很喜歡說些隱語來表現自己的智慧,雖然他不喜歡聽別人的勸告,但如果能用隱語勸告的話,他還是會接受的。

齊國有一個名叫淳於髡的人口才很好,也很會說話。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使君王樂於接受。當淳於髡知道這種情況後,便想了一個計策,並準備依照這個計策去勸諫齊威王。有一天,淳於髡見到齊威王,就對他說:“大王,微臣有一個謎語想請您猜一猜:有隻大鳥,住在大王的宮廷中,已經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飛翔,也不發聲鳴叫,隻是毫無目的地蜷伏著。大王您猜,這是一隻什麼鳥呢?”齊威王本是一個聰明人,一聽就知道淳於髡是借助那隻大鳥在諷刺自己,嘲諷他身為一國之君,卻隻知道享樂,以至於3年來毫無作為。他沉吟了一會兒之後便毅然決定要改過自新,振作起來,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情,他對淳於髡說:“你不知道,這隻大鳥,不飛則已,一飛就會衝到天上去。它不鳴則已,一鳴就會驚動眾人。你慢慢等著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