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胡雪岩來說,這個成就來之不易,在很多人看來,胡雪岩就是因為結交上了左宗棠這棵大樹,所以才獲得了這樣的成就,這當然是一個基本的原因。一個人如果想要成功,得到別人的幫助本來就是一件必須的事情。胡雪岩結交了左宗棠,自然就會得到左宗棠的幫助。
然而,從胡雪岩對待左宗棠的態度中也可以看出,他並不是單單讓左宗棠來幫助自己,更多的時候是胡雪岩在為左宗棠的事情積極奔走。左宗棠本來就不是一個善於人情世故的人,在和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還得仰仗胡雪岩。
胡雪岩在參加洋務運動以前已經和洋人打了幾年的交道,所以知道洋人的一些規矩。再加上他身邊有古應春這樣的得力助手,所以和洋人打起交道來又輕鬆一些。
在創業的最初階段,胡雪岩並沒有想到過能有最終這樣的成就。但是,事情總是一步步被做出來的。胡雪岩在商場上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成為浙江一帶有名的富翁時,結交了左宗棠。在當時,他也曾經考慮到左宗棠的這層關係,可以幫助自己在商場上建立功勳。
對一個商人來說,在商場上取得成就就是對自己最好的獎勵。胡雪岩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他做生意的眼光靈活,再加上頭腦活絡,善於抓住機會,自然將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結交左宗棠以後,胡雪岩身上的擔子沒有減輕,反而加重了。因為左宗棠做的都是大事業,且需要他提供大量的資金。隻有在商場上取得更多利潤,才能給予左宗棠更多的支持。可以說,最終胡雪岩做生意的目的並不在於富有二字了,因為在認識左宗棠以前,胡雪岩已經算是一個非常富有的商人了。
同樣,左宗棠也知道胡雪岩為了洋務運動以及籌備自己的軍餉做過很多努力,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給朝廷遞出奏折。可以看出,胡雪岩在左宗棠的心目中已經不是一個夥伴或是一個朋友那麼簡單了,左宗棠已經在有意無意之間把他當做了一個得力的助手。這樣,無形之中就提升了胡雪岩的位置。
胡雪岩在被賜穿黃馬褂的時候,引來了很多朝廷大臣的不滿,因為終歸曆史上沒有這樣的一個先例。很多守舊的大臣搬出了當時的條例規定,因為在規定上寫明了:“凡領侍衛內大臣、禦前大臣、侍衛、乾清門侍門、外班侍衛、班領、護軍統領、前引十大臣,皆服黃馬褂,凡巡幸扈從鑾輿,以為觀瞻。其他文武諸臣或以大射中侯,或以宣勞中外,上特賜之,以示寵異。”就是說,穿黃馬褂的人,隻有皇帝身邊的侍衛扈從以及立有功勳的大臣方能穿得。而胡雪岩隻不過是一個最低階層的商人,因為立了一些功勞就被賜穿黃馬褂實在是一件不合時宜的事情。
其實,胡雪岩為左宗棠籌備軍餉,以及協助洋務這些事情上,實在沒有辜負左宗棠的那句“實與前敵將領無殊”之言。左宗棠將胡雪岩的功勞呈報給朝廷的時候說:“胡光墉呈報捐賑各款,合計銀錢米價棉衣及水陸運解腳價,估計已在二十萬內外,而捐助陝甘賑款為數尤多;又曆年捐解陝甘各軍營應驗膏丹丸散及道地藥材,凡西北備覓不出者,無不應時而至,總計亦成巨款。其好義之誠、用情之摯如此。”既道出了胡雪岩的功勞,又說出了他的善舉。
對和胡雪岩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很多人來說,做到這一點的幾乎沒有。所以,在左宗棠看來,胡雪岩就是一個對朝廷有功的臣子,一個為國家做出卓越貢獻的子民。這樣的一個人,穿黃馬褂,戴紅頂子都不為過。
不僅如此,胡雪岩還為收複古董做出了貢獻。他曾經兩次東渡日本,花重金將流落到日本的一些珍貴文物收歸故土。從這個方麵來說,胡雪岩已經完全超脫了一個商人應該有的基本意識,變成了地地道道的國商。
有能力為國家辦事,就要去辦。雖然沒有讀過多少書,早年間並沒有士大夫心中的家國觀念,但是胡雪岩有了能力和財力以後,為當時的國家所做出的努力不可謂不多,不可謂不大。
在今天這個社會看來,胡雪岩最終成為曆史上有名的紅頂商人也是因為他身上具備的這種品質。一個在封建社會沒有地位的商人,最終被賜穿黃馬褂,戴上紅頂子,成為一名官商,在那個時代來說,胡雪岩取得的成功可謂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