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成家立業。古人的智慧在這句簡單的成語中一目了然。先成家,後立業,是一個男人成長和成功的模式。有句話家喻戶曉: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個甘於奉獻的女人。這句話其實也可以這樣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個和睦的家庭。一個溫暖幸福的家,是男人的棲息的港灣,隻有家庭和諧美好,男人才能放心去闖。想要擁有這樣一個家,是需要男人的經營和付出的。一個男人的臂膀,應該給妻子依靠,供孩子玩耍,隻有成文家庭的保護傘,給家庭遮風擋雨,家庭才能回報給你同樣的溫暖和幸福。
大男子主義的男人,霸道專橫,不把愛人的任何方麵放在眼裏。這樣的男人,隻能鬧得家庭失和,不歡而散。真正的大男子,是一個男人在社會、單位、家庭始終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與妻子和睦相處、互相尊重,為妻子和孩子帶來幸福和安全感。他的言行讓人信服、讓人敬佩,他對妻子的缺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求其改正。
大男子主義,是和我國幾千年男尊女卑封建思想影響分不開的。男耕女織的普遍生活方式,造就了第一批大男子主義者:男人是家庭和社會的主體,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下,上帝賦給男人的力量是社會前進的充分必要條件。所以妻子無奈下必須遵從丈夫,就是所謂的三從四德。封建社會社會婦女沒有什麼社會地位,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一切生殺大權都掌握在男人手中,娶來的媳婦買來的馬,任我騎來任我打,丈夫可以胡作非為,妻子卻不能有半點惱怒。時至今日,這種現象雖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但在絕大多數男性當中,仍能看到這種烙印的痕跡。
現在,大男子主義的男人往往叫人瞧不起。男人在社會上因本事太差、能力有限而難以立足、缺乏自信心,難以指揮別人、難以用自身的魅力贏得別人的尊重,隻好回到家裏對妻子頤指氣使,尋找心理平衡。妻子之所以能忍受這種所謂的大男子主義,都是因為愛,否則早就離之而去。他們把妻子的愛,當作尋找心理平衡的工具,以獲得滿足感、優越感,以滿足自己的控製欲、占有欲,於是產生了大男子主義。在生活中,大男子主義也往往叫人不舒服。
大男子主義在家庭裏的表現,主要有以下的幾點:
一切大小事都由他說了算,妻子沒有決定權、發言權,甚至是知情權;他永遠是對的,妻子永遠是錯的;他不做家務、不照看孩子、不願意陪老婆逛街;他在外麵生氣,受氣,所受到的委屈全到妻子身上找補回來,妻子是他的出氣筒;
他是主,妻子是仆,妻子應該包攬一切家務,他習慣坐享其成;在外麵,他對妻子大呼小叫,來維護他的男人尊嚴,妻子隻能忍氣吞聲;他霸道地要求妻子對他好,自己卻不付出;他自己有外遇,卻不允許自己妻子與任何男人有正當來往,甚至妻子的吊帶衫、迷你裙都隻能在家穿給自己看。
這樣的男人怎麼能有一個和睦的家庭呢?而真正的大男人,則應該是這樣的:他認為照顧妻子和孩子是他的義務,妻子、孩子受冷受餓,受委屈是他的不對,他會感到難過;他不讓妻子為他擔心,在外受了委屈一個人抗著;他不主動挑起對妻子的戰爭,以理服人,他知道吵架解決不了問題,即使再生氣,也不會動手打妻子;在外麵妻子要給他麵子,在家可以不要麵子;所有的錯誤在家說,盡管他口頭不服,但是心裏會接受妻子的建議;對家庭的愛雖然不掛在嘴上,但是他會把妻子和孩子放在心裏;對妻子的生活他會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但不會強迫妻子;他寬宏大量,對妻子放心,相信妻子。
男女要做到真正的平等,真得很難。社會招工對女性的歧視,就是很好的證明。我看到過太多的外地人,他們再沒有生到兒子前,絕不罷休。而且生了那麼多孩子,經濟條件不允許那麼多孩子都接受教育,所以隻讓兒子去學校讀書,而女孩就呆在家中。這些,其實也是大男子主義在作祟。
具有大男子主義的男人,不應該表現在對女性的指手劃腳上,頗是指使上,而是應該表現在女性的尊重、關心與愛護上。如果男人隻是把女人作為自己的私有物,自己的附庸品,不是以平等的眼光相待,把女性放於不平等的位置,那這種大男子主義的劣根性要不得。
女人所崇尚的大男子主義是一種溫和的愛情管理方式,而不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壓迫與統治。男人之所以是男人,是因為男人需要讓他所愛的人幸福,而幸福需要愛才能實現。沒有愛就沒有付出,沒有付出也就得不到幸福,所以,並不是所有的男人天生就會做男人,但是,要耐心的學。一味的大男子主義,是很難得到家庭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