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曆,什麼事情隻要你一拖延,就會總想拖延。而一旦你開始行動,通常都可以堅持到底。每天早上,從你睜開眼睛的那一刻開始,你就告訴自己要立即行動起來,讓自己每件事都馬上去做,你會發現,你一整天都會充滿行動帶來的充實的快感。
立刻行動不僅僅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和態度,也是每一個成功者共有的特質。21世紀是一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對成功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效率,時間就是金錢,拖延一分鍾,就會造成極大的浪費。成功者必定是立即行動者。隻有立即行動,才能擠出比別人更多的時間;隻有立即行動,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更為有利的位置;隻有立即行動,才能比別人更早抓住機遇。
比爾·蓋茨說:“想做的事情,就立刻去做!”第一步往往是最難邁出的一步,但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邁出了第一步就相當於成功了一半。不論你現在境況如何,隻要你用積極的心態去麵對,立刻行動,成功就將屬於你!
有個落魄的中年人對人生充滿了失望,於是他來到教堂祈禱:“上帝啊,生活太艱難了!請念在我多年來虔誠地敬畏您的分上,讓我中一次彩票吧!”
過了幾天,他又來到教堂,同樣跪著祈禱:“上帝啊,您就讓我中次彩票大獎吧!我願意更謙卑地來服侍您,求您讓我中一次吧!”
每隔兩三天他都會這樣來到教堂祈禱,而且每次他的禱告詞幾乎都相同。如此周而複始,不間斷地祈求著。
終於有一次,正當他跪在那裏說:“我的上帝,為何您不垂聽我的祈求?讓我中次彩票吧!隻要一次,讓我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困難,我願終生奉獻,專心侍奉您……”
就在這時,聖壇上空傳來一陣宏偉莊嚴的聲音:“我一直在垂聽你的禱告。可是,最起碼,你也該先去買一張彩票吧!”
空有夢想不去行動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立即行動才是成功的法則。下麵是一封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寫給孩子的信——現在就去做,也許我們能從中得到些啟發。
機會是靠機會得來的。壞習慣能擺布我們,左右成敗,它很容易養成,卻很難伺候。
成功地將一個好主意付諸實踐,比在家空想出一千個好主意要有價值得多。
我一直相信機會是靠機會得來的。再好的構想都有缺陷,即使是很普通的計劃,如果確實執行並且繼續發展,一定會比半途而廢的好計劃要好得多,因為前者會貫徹始終,後者卻前功盡棄。所以我說,成功沒有秘訣,要在人生中取得正麵結果,有過人的聰明智慧、特別的才藝當然好,沒有也無可厚非,隻要肯積極行動,你就會越來越接近成功。
行動與充分準備其實可視為物體的兩麵。人生必須適可而止。作太多的準備卻遲遲不去行動,最後隻會徒然浪費時間。換句話說,事事必須有節製,我們不能落入不斷演練、不斷計劃的圈套,而必須承認這個現實:不論計劃有多周詳,我們仍然不可能預測最後的解決方案。
一個人隻有自己依靠自己,他才不會讓自己失望,並能增加自己控製命運的機會。聰明人隻會去促使事情發生。
人生中最令人感到挫折的,莫過於想做的事太多,結果不但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做,反而想到每件事情的步驟繁多,而被做不到的情緒所震懾,以致一事無成。我們必須承認,時間有限,任何人都無法做完所有的事情。聰明人知道:並非所有的行動都必然會產生好的結果,隻有明智的行動才能帶來有意義的結果。所以聰明人隻會選擇那些做了以後可以獲得正麵效果的工作,做那些可以完成最大目標的工作,而且專心致誌,所以聰明人總能作出最有價值的貢獻,並撈到很多好處。
要有現在就做的習慣,最重要的是要有積極主動的精神,戒除精神散漫的習慣,要決心做個主動的人,要勇於做事,不要等到萬事俱備以後才去做,永遠沒有絕對完美的事。培養立即行動的習慣,不需要特殊的聰明智慧或專門的技巧,隻需要努力耕耘,讓好習慣在生活中開花結果即可。
下麵這個場景恐怕很多人都遇到過:上班屢屢遲到,挨了不少領導批評。於是,你下定決心要克服睡懶覺的毛病,計劃以後早上6點半準時起床。第二天,鬧鍾響了,但是你卻還想再睡一會,於是你對自己說:“今天就再多睡10分鍾,最後一次,明天絕對按時起床。”於是,你關掉鬧鍾,翻身繼續睡覺。直到再次醒來,突然發現馬上就要遲到了,一邊匆匆忙忙地爬起床,一邊痛恨自己……
我們習慣於做事總往後拖延,總希望可以在正式行動之前,先讓自己享受一下最後的安逸。而安逸之後又想繼續安逸,這樣直到期限到了行動還未開始。事實上,很多事情在沒有開始就失敗了,這就是拖延導致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