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我們內心深處都希望別人能夠尊重自己的“底線”。
在與人交際的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夠很好地把握住了對方的底線,就很有可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一定不可試著去超越他人的底線。試想一下,一旦有人超越我們了自己的“底線”,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我們都會怒不可遏。我們自己有“底線”,別人同我們一樣也有他們的“底線”。對於別人的“底線”,我們同樣不可觸碰。一旦傷害到別人的自尊,我們再想挽回或彌補自己犯下的錯誤,那將是很難的。所以,我們要在維護自己的“底線”時,也要學會尊重別人的“底線”。
9世紀末,法國的一家公司和哥倫比亞簽訂了合同,計劃在哥倫比亞的巴拿馬省境內開通一條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運河。主持運河工程的總工程師就是因開鑿蘇伊士運河而在全世界享有盛名的法國人雷賽布。
雷賽布自認為這一工程不在話下,然而巴拿馬的地理環境與蘇伊士極其不同,工程進展得很慢,開始出現資金短缺的現象,於是公司陷入了一個窘迫的境地。
早在1880年,美國就想開一條連通兩大洋的運河。由於法國捷足先登,提前與哥倫比亞簽訂了條約,美國非常後悔。
在這種情形下,這家法國公司的代理人布利略訪問美國,向美國政府兜售巴拿馬運河公司,開價1億美元。美國對運河公司早已垂涎三尺,知道法國擬出售公司更是按耐不住心中的狂喜。
不過,美國卻故作姿態,羅斯福命令美國海峽運河委員會提出報告,證明在尼加拉瓜開鑿運河省錢。該報告指出,在尼加拉瓜開運河的全部費用不足兩億美元。在巴拿馬運河的直接費用雖然隻有l億多,但另外要付出一筆收買法國公司的費用。這樣,開巴拿馬運河的全部支出將達到2.5億多美元。
布利略看到這個報告後很是吃驚。假若美國不開巴拿馬運河,法國不是一分錢也收不回了嗎?於是他馬上遊說美國政府,表明法國公司願意減價,隻要4000萬美元就可以了。通過這一方法,美國政府減少了6000萬美元的開支。
同時羅斯福又用同一計策去壓哥倫比亞政府。他指使國會通過一個法案,規定美國假若能在適當時間內同哥倫比亞政府達成協議,將選擇巴拿馬開運河。否則,美國將選擇在尼加拉瓜開鑿運河。
這樣一來,哥倫比亞政府就坐不住了,駐華盛頓領事馬上找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協商,簽訂了一項賣國條約,同意以100萬美元的代價長期租給美國一條兩岸各寬3公裏的運河區,美國每年另付租金10萬美元。
在上述的談判過程中,美國政府始終牢牢把握住了對手的心理底線,利用以退為進的策略,最終以相當低的價格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談判能力往往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一般來說,善於讀懂別人的心理,能夠窺探到別人的心理底線的人,一定有著特別強的說服能力和談判能力。
所以,在交際過程中,若是能夠很好地窺探到對方的心理底線,則很有可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對方的底線,則很有可能會事倍功半。當然,我們絕對不可以去試著超越他人的底線,一旦超越將會對別人的自尊心造成極大的傷害,這是我們在交際過程中,要竭力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