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內容:味甘苦,平,無毒。主溫中,令人多熱,大便堅,不可多食。即糯米也。(蘇門者為上,釀酒者多用。)
粳米內容:味甘苦,平,無毒。主益氣,止煩,止泄,和胃氣,長肌肉。即今有數種。(香粳米,匾子米、雪裏白,香子米。)香味尤勝。諸粳米搗碎,取其圓淨者,為圓米,亦作渴米。
粟米內容:味鹹,微寒,無毒。主養腎氣,去脾胃中熱,益氣。陳者良,治胃中熱,消渴,利小便,止痢。唐本草注雲:粟類多種,顆粒細如粱米,搗細,取勻淨者為浙米。
青粱米內容:味甘,微寒,無毒。主胃痹,中熱,消渴,止泄痢,益氣補中,輕身延年。
白粱米內容: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益氣。
黃粱米內容:味甘,平,無毒。主益氣和中,止泄。唐本注雲:穗大毛長,穀米俱粗於白粱。
黍米內容:味甘,平,無毒。主益氣補中,多熱,令人煩。
久食昏人五髒,令人好睡,肺病宜食。
丹黍米內容:味苦,微溫,無毒。主咳逆,霍亂,止煩渴,除熱。
稷米內容:味甘,無毒。主益氣,補不足。關西謂之糜子米,亦謂、米。古者取其香可愛,故以供祭祀。
河西米內容:味甘,無毒。補中益氣。顆粒硬於諸米。出本地。
綠豆內容:味甘寒,無毒。主丹毒,風疹,煩熱,和五髒,行經脈。
白豆內容:味甘,平,無毒。調中,暖腸胃,助經脈。腎病宜食。
大豆內容:味甘,平,無毒。殺鬼氣,止痛,逐水,除胃中熱,下瘀血,解諸藥毒。作豆腐即寒而動氣。
赤小豆內容:味甘酸,平,無毒。主下水,排膿血,去熱腫,止瀉痢,通小便。解小麥毒。
回回豆子內容:味甘,無毒。主消渴。勿與鹽煮食之。出在回回地麵,苗似豆,今田野中處處有之。
青小豆內容:味甘寒,無毒。主熱中,消渴。止下痢,去腹脹。產婦無乳汁,爛煮三五升食之,即乳多。
豌豆內容:味甘,平,無毒。調順榮衛,和中益氣。
匾豆內容:味甘,微溫。主和中。葉主霍亂吐下不止。
小麥內容: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止煩躁,消渴,咽幹,利小便,養肝氣,止痛,唾血。
大麥內容:味鹹,溫、微寒,無毒。主消渴,除熱,益氣,調中,令人多熱,為五穀長。《藥性論》雲:能消化宿食,破冷氣。
蕎麥內容:味甘,平寒,無毒。實腸胃,益氣力。久食動風氣,令人頭眩。和豬肉食之,患熱風,脫人須眉。
白芝麻內容:味甘、大寒,無毒。治虛勞,滑腸胃,行風氣,通血脈,去頭風,潤肌膚。食後生啖一合。與乳母食之,令子不生病。
胡麻內容:味甘,微寒。除一切痼疾,久服長肌肉,健人。油,利大便,治胞衣不下。《修真秘旨》雲神仙服胡麻法:久服麵光澤,不饑,三年水火不能害,行及奔馬。
餳內容:味甘,微溫,無毒。補虛乏,止渴,去血,健脾,治嗽。小兒誤吞錢,取一斤,漸漸盡食之即出。
蜜內容:味甘,平、微溫,無毒。主心腹邪氣,諸驚癇,補五髒不足,益中氣,止痛,解毒,明耳目,和百藥,除眾病。
曲內容:味甘,大暖。療藏府中風氣,調中益氣,開胃消食,補虛去冷。陳久者良。
醋內容:味酸,溫,無毒。消癰腫、散水氣,殺邪毒,破血運,除症塊,堅積。醋有數種:酒醋、桃醋、麥醋、葡萄醋、棗醋、米醋為上,入藥用。
醬內容:味鹹酸,冷,無毒。除熱止煩,殺百藥、熱湯火毒,殺一切魚、肉、菜蔬毒,豆醬主治勝麵醬。陳久者尤良。
豉內容:味苦,寒,無毒。主傷寒,頭痛,煩躁,滿悶。
鹽內容:味鹹,溫,無毒。主殺鬼蠱邪,疰毒傷寒,吐胸中痰癖,止心腹卒痛。多食傷肺,令人咳嗽,失顏色。
酒內容:味苦甘辣,大熱,有毒。主行藥勢,殺百邪,通血脈,濃腸胃,潤皮膚,消憂愁,多飲損壽傷神,易人本性。酒有數般,唯醞釀以隨其性。
虎骨酒內容:以酥炙虎骨搗碎,釀酒。治骨節疼痛,風疰冷痹痛。
枸杞酒內容:以甘州枸杞依法釀酒。補虛弱,長肌肉,益精氣,去冷風,壯陽道。
地黃酒內容:以地黃絞汁釀酒。治虛弱,壯筋骨,通血脈,治腹內痛。
鬆節酒內容:仙方以五月五日采鬆節,銼碎,煮水釀酒。治冷風虛,骨弱,腳不能履地。
茯苓酒內容:仙方,依法茯苓釀酒。治虛勞,壯筋骨,延年益壽。
鬆根酒內容:以鬆樹下撅坑置甕,取鬆根津液釀酒。治風,壯筋骨。
羊羔酒內容:依法作酒,大補益人。
五加皮酒內容:五加皮浸酒,或依法釀酒。治骨弱不能行走,久服壯筋骨,延年不老。
膃肭臍酒內容:治腎虛弱,壯腰膝,大補益人。
小黃米酒內容:性熱,不宜多飲,昏人五髒,煩熱多睡。
葡萄酒內容:益氣調中,耐饑強誌。酒有數等,有西番者,有哈剌火者,有平陽太原者,其味都不及哈剌火者。田地酒最佳。
阿剌吉酒內容:味甘辣,大熱,有大毒。主消冷堅積,去寒氣。用好酒蒸熬,取露成阿剌吉。
速兒麻酒內容:又名撥糟。味微甘辣。主益氣,止渴。多飲令人膨脹、生痰。
牛肉內容:味甘,平,無毒。主消渴,止、泄,安中益氣,補脾胃。
牛髓補中,填精髓。牛酥涼,益心肺,止渴、嗽,潤毛發,除肺痿,心熱吐血。牛酪味甘酸,寒,無毒。主熱毒,止消渴,除胸中虛熱,身麵熱瘡。牛乳腐微寒,潤五髒,利大小便,益十二經脈,微動氣。
羊肉內容:味甘,大熱,無毒。主暖中,頭風,大風,汗出,虛勞,寒冷,補中益氣。
羊頭涼,治骨蒸,腦熱,頭眩,瘦病。羊心主治憂恚,膈氣羊肝性冷,療肝氣虛熱,目赤暗。羊血主治女人中風、血虛,產後血暈,悶欲絕者,生飲一升。羊五髒補人五髒。羊腎補腎虛,益精髓。羊骨熱,治虛勞,寒中,羸瘦。羊髓味甘,溫。主治男女傷中,陰氣不足,利血脈,益經氣。羊腦不可多食。羊酪治消渴,補虛乏。
黃羊內容:味甘,溫,無毒。補中益氣,治勞傷虛寒。其種類數等成群,至於千數。
白黃羊生於野草內。黑尾黃羊生於沙漠中。能走善臥,行走不成群。其腦不可食,髓骨可食,能補益人。煮湯無味。
山羊內容:味甘,平,無毒。補益人,生山穀中。
獸品內容:味甘,平,無毒。補五勞七傷,溫中益氣。其肉稍腥。
馬肉內容:味辛苦,冷,有小毒。主熱,下氣,長筋骨,強腰膝,壯健輕身。
馬頭骨作枕令人少睡。馬肝不可食。馬蹄白者治婦人漏下,白崩;赤者治婦人赤崩。白馬莖味鹹甘,無毒。主傷中,脈絕,強誌,益氣,長肌肉,令人有子,能壯盛陰氣。馬心主喜忘。馬肉內有生黑墨汁者,有毒,不可食。白馬多有之。馬乳性冷,味甘。止渴,治熱。有三等,(一名升堅,一名晃禾兒,一名窗兀。)以升堅為上。
野馬肉內容:味甘,平,有毒。壯筋骨。與家馬肉頗相似,其肉落地不沾沙,然不宜多食。
象肉內容:味淡。不堪食,多食令人體重。胸前小橫骨,令人能浮水。身有百獸肉,皆有分段,惟鼻是本肉。
象牙無毒。主諸鐵及雜物入肉,刮取屑,細研和水傅瘡上即出。
駝肉內容:治諸風,下氣,壯筋骨,潤皮膚,療一切頑麻風痹,肌膚緊急,惡瘡腫毒。
駝脂在兩峰內,有積聚者,酒服之良。駝乳(係愛剌。)性溫,味甘。補中益氣,壯筋骨,令人不饑。
野駝內容:味甘,溫平,無毒。治諸風,下氣,壯筋骨,潤皮膚。
駝峰治虛勞風。有冷積者,用葡萄酒溫調峰子油,服之良。好酒亦可。
熊肉內容:味甘,無毒。主風痹,筋骨不仁。若腹中有積聚,寒熱羸瘦者,不可食之,終身不除。
熊白涼,無毒。治風補虛損,殺勞蟲。熊掌食之可禦風寒。此是八珍之數,古人最重之。十月勿食之,損神。
驢肉內容:味甘,寒,無毒。治風狂憂愁不樂,安心氣,解心煩。
頭肉治多年消渴,煮食之良。烏驢者,尤佳。脂和烏梅作丸,治久瘧。
野驢內容:性味同。比家驢鬃尾長,骨骼大。食之能治風眩。
麋肉內容:味甘,溫,無毒。益氣補中,治腰腳無力。不可與野雞肉及蝦、生菜、梅、李果實同食,令人病。
麋脂味辛,溫,無毒。主癰腫惡瘡,風痹,四肢拘緩。通血脈,潤澤皮膚。麋皮作靴能除香港腳。
鹿肉內容:味甘,溫,無毒。補中,強五髒,益氣。
鹿髓甘,溫。主男女傷中,絕脈,筋急,咳逆,以酒服之。鹿頭主消渴,夜夢見物。鹿蹄主腳膝疼痛。鹿腎主溫中,補腎,安五髒,壯陽氣。鹿茸味甘,微溫,無毒。主漏下惡血,寒熱驚癇,益氣強誌,補虛羸,壯筋骨。鹿角微鹹,無毒。主惡瘡癰腫,逐邪氣,除小腹血急痛,腰脊痛及留血在陰中。
獐肉內容:溫。主補益五髒。《日華子》雲:肉無毒。八月至臘月食之,勝羊肉;十二月以後至七月食之,動氣。道家多食,言無禁忌也。
犬肉內容:味鹹,溫,無毒。安五髒,補絕傷,益陽道,補血脈,濃腸胃,實下焦,填精髓。黃色犬肉尤佳。不與蒜同食,必頓損人。九月不宜食之,令人損神。犬四腳蹄煮飲之,下乳汁。
豬肉內容:味苦,無毒。主閉血脈,弱筋骨,虛肥人。不可久食,動風。患金瘡者,尤甚。豬肚主補中益氣,止渴。豬腎冷。和理腎氣,通利膀胱。豬四蹄小寒。主傷撻諸敗瘡,下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