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的話傳到易牙的耳朵裏。易牙氣急敗壞地馬上跑去找鮑叔牙。他說:“老將軍,誰不知道管仲是您推薦的啊!可是管仲這個人卻恩將仇報!國君讓您做相,他卻說了您一大堆壞話,推薦了隰朋,我真替您抱不平!”易牙滿以為鮑叔牙聽了這番話,會恨死管仲。誰知鮑叔牙反倒哈哈大笑,讚許地說:“管仲公而忘私,不講私人交情。這正是我推薦管仲的緣故啊!隰朋真是比我強多了。”易牙碰了一鼻子的灰,滿麵羞愧地溜走了。

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了。管仲的建議被齊桓公采納,任用隰朋作相。不料,沒過一個月,隰朋也死了。齊桓公請鮑叔牙作相,鮑叔牙認為自己不合適,堅決不同意。齊桓公說:“現在朝廷裏你是我最信任的人,你不同意,那麼讓誰來做相呢?”鮑叔牙這才說:“我的缺點您是知道的,那得把易牙、豎刁、開方趕走,我才接受任命。”齊桓公說:“這事管仲早已說過,我一定照辦。”當天齊桓公就趕走了這三個人,並且不許他們再入朝。

鮑叔牙作了齊國的相以後,管仲定下的政策還能繼續施行,所以齊國霸主的地位還能保持。從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可以看出,鮑叔牙有知人之明,他向齊桓公推舉任用了管仲,使齊國富強起來。後來,管仲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沒有推薦鮑叔牙接替自己作相,而是推薦了比鮑叔牙更適合的人。鮑叔牙認為管仲做得對,沒有因此責怪管仲。管仲和鮑叔牙是好朋友,同時又都以國事為重,絕不結黨營私。後人也把“管鮑之交”推崇為真正的友誼,品性高尚、道德純潔的人就如同黑夜裏的繁星,點亮自己,照耀他人。自律,必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當自律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生活,也就成就了你堅強、充實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