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架機於1939年秋天開始設計。1940年12月投人生產,1941年3月在工廠進行了實驗,10月交付國家鑒定驗收。
B-2型飛機於1941年6月生產,同年10月在工廠進行了實驗,10月16日兩架機同時飛往國家鑒定委員會指定的地點。在試飛過程中,隊1型飛機在烏格裏奇附近發生了事故。各2型飛機很順利地飛到了指定地點,但由於發動機故障,沒有完成全部試飛科目。敘機在收放浮筒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由於升降機構的力臂很短,致使浮筒不能最終收入機翼;又由於船體高度不夠,螺旋槳離水麵很近,使水噴濺到螺旋槳上影響螺旋槳正常工作。
這是切特維裏科夫設計製造的兩種船身式水上飛機,機上裝有兩台功率為857千瓦的型發動機。與飛機相同,這兩架機同樣也裝有機頭散熱器和魚鱗片。機上無回轉炮塔,而設有觀測窗口。水上轟炸機該機是飛機的發展型,機翼尺寸和結構與飛機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對浮筒作了修改,改進後浮筒不能收放在機翼內。船身保持原來的尺寸。由於飛機重量增加,船身吃水深度大,適海性能受到限製,船體底部失控。
前蘇聯水上轟炸機
這是隻切特維裏科夫1947年設計製造的水陸兩用運輸機。該機裝有兩台功率為522千瓦的AU-21型發動機。起落架可以收放在船身兩側,翼下浮筒可以收進機翼。有效載重為8名旅客和少量貨物,計1000千克。該機為全金屬結構,共生產3架原型機。
該機在設計上采用定弦張臂外翼和翼型,機翼弦長為25米。開鏵襟翼,在起飛時可以偏轉處,著陸時可偏轉處。浮筒收起時接靠翼尖處,帶浮筒時翼展為172米。垂直尾翼為單垂尾,水平尾翼裝在垂直安定麵中間。該機采用3葉直徑為28米的馬刀形式螺旋槳,有足夠的離水麵距離。機上設有寬敞的客艙,客艙分成兩部分。
水陸兩用運輸機了試驗試飛,並獲得了比較好的飛行數據。後來,轉場飛行時損壞了起落架。飛機很快修好了,但因實驗設計局關閉,試飛工作停止了。飛行高度在1700米時,最大平飛速度可以達到3千米每小時。
該機是雙發傘形翼身式水上飛機,裝有兩台起飛額定功率為708千瓦的87人型發動機,飛行高度可達4700米。操縱舵和副翼是蒙皮和硬鋁骨架結構。武器裝備:機頭和背部炮塔裝有三挺機槍,翼下彈架可攜帶炸彈1000克。有5名乘員。
於1938年生產,共生產兩架,其中第二架為水陸兩用型。在首次試飛過程中,按飛機適海性的要求,船頭又加長了0.3米,拆掉起落架和其封密艙門。
該機具有良好的飛行性能;飛行高度在5250米時,飛行速度可達345千米7時。實用升限為8150米。因過載的原因,結構強度限製,該機的續航時間和航程都不夠理想,比當時的美製水上飛機的續航時間少。海上遠程偵察轟炸機機的空重大約是6083千克,起飛重量約8000千克(超載時可達10000千克),有效載重百分數為24~249。
拉塔300的設計是成功的,船體中部有短翼;起浮筒作用。上翼靠框架支撐。機上裝四台西班牙型液冷式發動機,單台功率484千瓦,分別驅動兩副拉進式和推進式螺旋槳。除機翼部分為蒙布外,其他的結構部分及蒙皮均為金屬。此外,設計時考慮到該機要在大洋上長時間飛行所以艙內設有床位,貨艙能儲存10噸以上的燃油。圖23300型水上專業機15次。由於該機性能良好,所以訂貨接踵而來。法國航空公機司訂購了3架,法國海軍訂購了3架。生產型批號分別為拉塔301和302。相對原型機來說,生產型機的機翼上反角增大,尾翼麵積也增大。
拉塔521是30年代具有巨大運輸能力的水機,飛越大西洋時能載客30人,在地中海上使用時能琴客70人。水上運輸機521的研製始於1933年。該機的構架及外蒙皮均為金屬,船身配置成不同用途的隔艙。船身下側麵的兩個短翼部裝浮筒。6台西班牙V型液冷式發動機裝在四個短船內,單台功率641千瓦。中間的兩個短艙各裝兩台發動機,分別驅動拉進式和推進式螺旋槳。由於拉塔521性能良好,因此成為第一種能夠完成大西洋航班的客運水機。
該機的第一次越大西洋飛行是不幸的,在最後一站著水時,恰遇一場腿風,使之傾覆。事故發生一年後,拉塔521經修複,重新裝上了功率較小的發動機,單台功率484千瓦。這一切並未妨礙它在1937年打破好幾項紀錄;10月25日的航程紀錄,從摩納哥到巴西57713千米;12月27日的速度紀錄,航程1000千米,載重10噸,速度211千米每小時;12月29日的速度紀錄,航程1000千米,載重15噸,速度189千米每小時;12月30日高度紀錄,載重15噸,3580米高度;載重18噸,2000米高度。1938年8月23日該機第一次經裏斯本亞速爾群島飛紐約。1939年第2架機開始飛行。戰爭爆發後,這兩架大型水機被轉讓給法國海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