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天翁水陸兩用機
UF-1是美國海軍和海防部隊使用的多用途水陸兩用機,印度尼西亞和前聯邦德國購買了該機。1957年改裝了51架,1961年春日本海上自衛隊購買了6架飛機。
科羅公司曾將信天翁飛機改裝成渦槳飛機,原型機於1969年6月開始生產,1970年2月25日試飛。試、證明,由於使用重量輕且功率大的發動機,飛機性能提高了觀、最大巡航速度可達322千米每小時,實用升限達7610米,航程達3025千米;失速速度145千米廣時。
1979年格魯曼雷索國際公司著手將信天翁飛機改裝成28座客運機。原型機是證-2的改型,於1979年2月13日首飛,1980年4月29日取得適航證。該公司計劃將11架軍用機改成此型。印度尼西亞已購買3架,查爾斯國際公司購買了2架。到1980年時,格魯曼公司已售出57架,而且市場銷路好。改型後的飛機最大重量為13971千克(陸上)、14130千克(水上),航程可達2742千米。
機身:雙斷階鋁合金半硬殼式,機翼外側懸掛有穩定浮筒。
一張臂式單尾翼。垂尾與船身為鋁合金一體結構。起落裝置:可收放前三點式。主輪收進船身兩側,雙聯前輪收進機頭內。由液壓收放。
動力裝置:單台最大功率1062千瓦,驅動一副三葉漢密爾頓標準恒速可逆螺旋槳。船身中部兩個油箱共裝燃油2550升;副油箱可裝在中部下麵的船身兩側,三個油箱共裝燃油1135升。浮筒內還可裝燃油756升。滑油容量為200升。
艙內設施:機組成員5人。機艙適應多種用途。救護時機上可設置12副擔架;客運時可設置10~22個客位。卸去座椅後還可裝貨或特殊設備。機艙長795米,最大寬度226米,地板麵積135紫,容積1608米3。機艙左側有一道上下兩部分可各自分別開關的門,以便於海上救護和擔架。還可在底部門檻上安裝一個救護平台,以便安全地從水中救人。機艙右側有一道較小的應急離機門。兩道門都可用於攝影和操縱海錨。頂部出口用於裝卸貨物。機上有三隻充氣救生艇,兩隻在艙內,另一隻自動充氣救生艇在機翼後船身頂艙內。主艙後麵的艙內裝有輔助動力裝置。
前蘇聯海上重型轟炸機
該機在1937年共生產兩架樣機,第一架樣機裝有一台功率為60.3千瓦的發動機;第二架裝一台功率為626千瓦的發動機,1937年4月首次試飛獲得成功。446恥最初裝有可收放的上下水裝置,後來根據需要改裝成水陸兩用飛機,首次試飛是在陸地上進行的。飛行員蘇霍姆林駕駛該機創造過四次世界飛行紀錄。海上重型轟炸機1940年6月17日,在無載重情況下,飛行高度達6284米;6月19日,在載重1盹時,飛行高度達6284米;載重5噸時飛行高度達5219米;1940年10月7日,載重2000千克,飛行距離達1000千米。
從1936年開始,圖波列夫就著手設計快速水上飛機,使優良的適海性能與完善的空氣動力外形相結合。在1936~1937年期間,他設計製造的1-44、―1、雙雙發動機海上遠程偵察水上飛機和四發動機海上重型轟炸機就是這種新發展的標誌。這幾種水上飛機的技術特點是:采用彎折的中翼,整個機翼呈海鷗式,以便使螺旋槳遠離水麵。發動機沿翼弦安裝,設計的船體完善的空氣動力外形,相對減小船身的寬度,增大細長比。水上飛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前蘇聯黑海服役。1941~1943年,站蘇霍姆林駕駛該機出色地完成了軍、民用運輸任務,滿足了反法西斯戰鬥的需要。
海上重型轟炸機三麵飛機原則上不采用陳舊的浮筒式方案,因為,從那時候起,前蘇聯決定不再生產軍用浮筒式水上飛機。
設計製造的船身式水上飛機。這兩種飛機是切。機的改進型,分別於1940年和1941年完成。改進後的飛機裝有兩台782千瓦圖16旭1?辦62水上轟炸機的財-105型發動機。飛機性能有了明顯提高,最大飛行速度可以達454千米時。浮筒可以收到機翼中;尾翼為雙垂尾;座搶蓋和旋轉炮塔是活動式的。船身前寬度為19米,其結構材料為擠壓型材。機翼為雙翼梁結構,剖麵形狀為丁字形,中央翼的蒙皮厚度為2毫米;尾翼采用布蒙皮金屬骨架結構。
工廠在短時間內完成了隊1和隊2型水上飛機的改型。改型後,飛機被認為是當時飛行性能最好的飛機。飛行高度在6000米時,最大平飛速度為454千米每小時。
武器裝備:機上裝有2挺81式機槍、式機槍和4枚100~250千克的航空炸彈。
前蘇聯水上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