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所有財富、所有成功、所有物質利益、所有偉大發現和發明創造以及所有成就的源泉。
—克勞德M.布裏斯托爾(Claude M.Bristol)
我的一位培訓班的學員曾經告訴我說:“金錢就像食物一樣,當你吃飽了的時候,你就不會再想它,但是當你失去它的時候,哪怕隻有很短的時間,你除了它別的什麼都不會想。”
有些人錯誤地引用了《聖經》中“金錢是萬惡的根源”這句話。《聖經》真正要表達的意思是:“對金錢的熱愛是萬惡的根源。”
然而,也許我們用“缺少金錢是萬惡的根源”這種說法會更加確切。很少有問題是因為擁有太多的金錢而導致的。那些真正影響人們生活、健康和情感的問題幾乎都無法逃避人們擁有的金錢太少這一事實。
我們現在正處於人類曆史上最為繁榮的時代。相對於過去,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實現了財務獨立,並且成為百萬富翁。大多數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都是靠一代人的努力而獲得成功的。他們最初的創業資本很少,甚至一無所有,他們都是從1美元開始賺起的。
你對自己和與自己一起生活的人承擔的首要責任就是實現財務獨立,而且要達到不再為金錢發愁的程度。實際上,很多通過一代人的努力就從乞丐成為富翁的事實充分證明了你也可以做到,但前提是你要知道如何去做。
賺100萬美元要比很多人想象的容易得多。如果你從20歲開始每個月存100美元,一直存到65歲,然後將這筆錢投資於美國股票市場中管理良好的共同基金,那麼你的年平均收益率就是10.8%。按照這個收益率,每個月100美元的投資在你退休的時候就變成了120萬美元。
那麼,為什麼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在其職業生涯中成為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呢?主要原因有3個。第一,他們認為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他們從來就沒弄明白如果自己想要做,他們也會成功的。因此,他們在開始做之前就已經放棄了。
第二,即使他們想過這是可以實現的,他們也不會下定決心在職業生涯中將節省下來的錢進行有規律的投資。他們希望、也打算開始,但是他們從來沒有下定能讓自己行動的決心。
第三,即使他們意識到了這一點,也下定了決心,但是他們仍然在拖延。他們把存錢和投資的事情一拖再拖,直到為時已晚。
在每一個社會裏做到財務成功的人都是那些具有長遠眼光的人。他們目光長遠,通常會對未來10年、20年甚至是40年進行規劃。他們每天和每周安排的任何一項活動都與他們希望實現的目標保持一致。至少在實現財務獨立上,這一點是非常正確的。
包括你在內的每一個人都有一係列的目標,它們可能是清晰的,也可能是模糊的。這些目標的組織結構是分層級的。不管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你的每一個目標都是按照從最重要到最不重要的順序進行排列的。它們自始至終都是按照你最強烈期望的目標到期望值最小的目標這一順序構成的,也許某一天這些目標能夠實現,但是你會發現它們已經不再是你所需要的了。
你可以通過改變目標的優先順序和重要性的方式來徹底改變你的生活。人們之所以不能夠實現財務獨立,是因為它盡管是一個目標,卻不是一個主要目標。它僅僅是人們時刻都在思考的眾多目標當中的一個而已。正當人們準備采取行動的時候,其他目標又取代了它的位置。
隻有當你把財務獨立的目標放在眾多價值觀的最高點時,你才能掌握自己的財務生活。如果你不能將財務獨立目標從其他目標當中區分出來,你就永遠不會采取必要的行動讓自己變得富有。
請牢記,你的思想決定了你將成為什麼樣的人。
在《鄰家的百萬富翁》(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一書中,托馬斯·斯坦利(Thomas Stanley)通過對他引用的數千份采訪的研究發現,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平時思考的是怎樣實現財務獨立。他們的生活是以節 省和積累為中心的。他們考慮的是如何賺更多的錢以及如何投資和配置他們的存款。
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重視家庭。實際上,大多數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把家庭放在他們價值觀層次的最高點。這也說明了存款、投資、謹慎支出、節儉是他們財務生活的主要組織原則。
從概率的角度來說,你不太可能贏得彩票大獎、不會有即將去世的遠房親戚給你留下一大筆財富,也不會撿到金子或者在股票市場中一夜暴富。要想實現財務獨立,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月複一月、年複一年地把節 省下來的錢進行投資,直到你不再為金錢而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