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著作之樂(1 / 1)

數學的最大特點,是它的理論往往具有非常抽象的形式,但它同時也是現實世界中量的關係和空間形式的深刻反映,因而可以廣泛地r用到科學和技術的各個邵門裏,對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起著重要的作用。

住嘴!講得夠多了《名人錄》式的簡介,適用於很多在追求成功的人厭惡軍旅生涯的西點畢業生,或許願意承諾一項浮士德式的交易,以虛擲一生來換取升遷與勳章在學術與科學的領域中,我所看重的報酬是能穿梭於神秘的森林中進行奇妙的探索我21歲即開始撰文出版,此後不曾中止,希望往後也能一直繼續下去約翰遜(HarryJohnson)去世時,有18篇文章正在校稿中,真可謂戰死沙場!

我的思緒裏永遠思索著各種經濟觀念與關係大文豪據稱也會靈感不繼,文思永久或暫時枯竭,而我卻無此困擾如同我在另文中所說,繁多的議題與疑問在我的腦海中縈繞,或許終我一生也寫不完。某種我曾注意到的統計方法,也許哪天能用來解決某項金融上的問題。

恰似孕婦分娩一般,我在著作出版時會有解脫之感。我是否已經出版太多?別人盡可有他們的評斷,而我自己,幾乎打從心底就不曾後悔自己寫過的任何篇章,論文,附注或注腳。反倒是某些編輯因耐性不足或受限於篇幅或編排的考慮。多次橫加刪除,令我耿耿於懷。

或許這意味著老餐的品位欠缺?希望不是。個人對古典詩人豪斯曼(A·EHousman)在下列對話中的觀點深有同感。一位友人問他,為何在他的有關卡丁文的選集中未選人某篇文章,“難道你不認為這篇不錯嗎?”“是不錯,”豪斯曼答道,“但對我來說還不夠好。”而我在拜讀某些學者的近作時,也不時會像索洛問起一句哈第(G.Hardy)曾問過利透伍德(J.E.Littlewood)的話:“為什麼一個能寫那樣文章的人要幹這種事?”

傑出的學者為其未來著作所設定的標準與時俱進。每天寫一封信不難,但如果五年都不寫,那就真的沒什麼可報告的了。

對於重視科學界大人物或大成就的觀念,我一直不敢苟同。

涓滴之水都助益,老農夫邊說邊朝池塘吐口水。我們應就自己所麵對的最急迫問題盡力而為,之後就算落人報酬率遞減的情況,對應為之時事盡力而為,仍是最佳的策略。況且,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讓你碰到了熊彼特學說中的創新或達爾文理論中的突破,使曲線又回到報酬率增減的階段。

在莫紮特與布拉斯之間,我偏好莫紮特。我很感謝斯拉法遺留給我們貴重的金塊,但如果他也能同時惠賜一些珍珠寶石必然更好。每當憶及他動人但憂傷的眼神,不禁會想套句詹姆士(WilliamJames)的話如果他出生時有一瓶香檳,應該會成為比較快樂的人凱恩斯一生未曾遭遇寫作的困境晚年時有人問他,如能重來一次,他會做一些什麼不同的事,他的答複是:

“我會喝更多的香檳”。

興趣與愛好是人生至為寶貴的一件東西。它會引導我們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找到生活的樂趣,充實和豐富自己的生命。

在興趣的大海中遊弋,才會樂此不疲,才能釋放出自己最大的潛能。天才式的偉大人物,都是沉浸在自己所致力的領域中不懈探索的人物。

當一個人的生命和他所熱愛的事業水乳交融時,他就會達到如癡如醉的境界,此時他距離事業輝煌的頂峰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