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人際關係經濟學(3)(1 / 3)

即使去了這種場合,也不能夠直接確定對方的興趣愛好和知識水平,所以沒法直接進行討論。這時就應該先與對方聊天,慢慢地嚐試了解對方,營造出友好的氣氛,這就需要相當的社交能力。從初次見麵到逐漸相互了解的過程是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的。

而且,在出發的時候是不知道那裏有沒有與自己誌同道合的人的。有時候雖然特意參加了類似活動,但結果卻是沒有交到一個朋友就回家了。

在個人電腦網絡上,很容易就能夠了解到某一群體正在交流的內容,所以就可以根據正在討論的內容和參加者之間的氣氛來決定自己是否加入。而且,即使是在討論中,如果突然覺得討厭,也可以退出。這與麵對麵的交流不同,具有很大的自由性。

報紙、雜誌的讀者投稿欄也是如此,即使是相距甚遠的不認識的人們之間,也能夠就某一主題進行討論。當議論變得白熱化時,經常是等對方的投稿發表後再投稿,這一投稿發表後,又要等待下一個人的投稿發表後再投稿,這種時間推移很是麻煩。

快速的聯係方式就是通信或者打電話,但這樣互相之間就知道了對方的居住地址。因為不知道對方是不是值得信賴的人,所以大家自然不願意采用這種聯係方式。

在這一點上,個人電腦網絡上的交往是很輕鬆的,互相都不觸及對方的底細,隻需圍繞雙方都關心的事情進行交流。

網絡對於人際關係的投資來說成本較低,收益回報快,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方式。

經典博弈:囚徒困境

俗話說:“知人知麵難知心,畫龍畫虎難畫骨。”人心叵測,每個人的心理都是很難揣測的,因為人的大腦一天至少有五萬個想法。尤其是在關係複雜的社會網中,每個人做事都有其方法和心理表征。麵對每件事,都要經過一番心理鬥爭,而社會的種種現象正是發生矛盾的雙方心理博弈的結果。

拉封丹有一個心理博弈寓言“鼠盟”,說的是一群怕貓的老鼠在一隻自稱“既不怕公貓也不怕母貓,既不怕牙咬也不怕爪撓”的鼠爺帶領下組成聯盟對抗老貓,目的是去救一隻小耗子。結果麵對老貓,“首鼠兩端不敢再大吵大鬧,個個望風而逃,躲進洞裏把小命保,誰要不知趣,當心老雄貓”。鼠盟就這樣瓦解了,協議隻是一紙空文。

關於價格聯盟,早在幾年前就有了,當時有些行業的寡頭廠商和銷售商運用“價格自律聯盟”的手段,弱化競爭,維持穩定利潤。比如,2000年彩電廠商在深圳推出“彩電廠商價格自律聯盟”,試圖聯合起來將彩電的價格維持在高位獲取穩定利潤,結果行不通。因為這在經濟學上是站不住腳的。

有一天,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殺,財物被盜。警方在此案的偵破過程中,抓到兩個犯罪嫌疑人斯卡爾菲絲和那庫爾斯,並從他們的住處搜出被害人家中丟失的財物。但是,他們矢口否認曾殺過人,辯稱是先發現富翁被殺,然後隻是順手牽羊偷了點兒東西。於是警方將兩人隔離,分別關在不同的房間進行審訊,由地方檢察官分別和每個人單獨談話。檢察官說:“由於你們的偷盜罪已有確鑿的證據,所以可以判你們一年刑期。但是,我可以和你做個交易。如果你單獨坦白殺人的罪行,我隻判你三個月的監禁,但你的同夥要被判十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夥檢舉,那麼你就將被判十年刑,他隻判三個月的監禁。但是,如果你們兩人都坦白交代,那麼,你們都要被判五年刑。

”斯卡爾菲絲和那庫爾斯該怎麼辦呢?他們麵臨著兩難的選擇——坦白或抵賴。顯然最好的策略是雙方都抵賴,結果是大家都隻被判一年。但是由於兩人處於隔離的情況下無法串供,所以,假設每一個人都是從利己的目的出發,他們選擇坦白交代是最佳策略。因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很短的監禁——三個月,但前提是同夥抵賴,顯然要比自己抵賴而坐10年牢好。這是種損人利己的策略。不僅如此,坦白還有更多的好處。如果對方坦白了而自己抵賴了,那自己就得坐10年牢。太不劃算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應該選擇坦白交代,即使兩人同時坦白,至多也隻判五年,總比被判10年好吧。所以,兩人合理的選擇是坦白,原本對雙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賴)和結局(被判一年刑)沒有出現。

假如他們在接受審問之前有機會見麵好好談清楚,那該有多好,因為彼此一定會同意拒不認罪。不過,接下來他們很快就會意識到,無論如何,那樣一個協議都不見得管用。一旦他們被分開,審問開始,每個人內心深處那種企圖通過出賣別人而換取一個更好判決的想法就會變得非常強烈。這麼一來,他們最終還是逃脫不了被判刑的命運,這就是博弈論裏經典的囚徒困境的例子,又稱之為囚犯的兩難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