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回 通靈寶玉渡時空(2 / 2)

毓月一聽,道:“這些曆史我卻不知?”

青峰繼續說道:“而伽藍雨的故事,正是對那個戰火紛飛時期一個淒美愛情故事的描述:

僧人在寺裏敲著木魚誦經,天下起了雨,僧人拿起木魚,走到禪房之外,看著門外的煙雨、思緒飄到了很遠的地方……

宋文帝時期、一守城將軍奉命駐守洛陽城,其間邂逅當地一名女子,一見如故、很快便私訂終身。此時北魏來犯,將軍奉命出征,臨別時拉住女子的手:“等我打勝了後,一定回來迎娶你……”

倆人依依昔別,女子守在城門口,看著將軍坐在馬鞍之上,頭也不回地離去……

將軍此征便是數月,其間南朝宋節節敗退,宋文帝一氣之下連斬二將,北魏全線出擊,強渡黃河,宋文帝不聽朝臣進言,發動強攻,無奈之下,洛陽失守。宋文帝撤回北魏,而重傷的將軍則流落於伽藍寺中。

待將軍傷複之後,本想回朝,無奈此時北宋大勢已去,回去隻有死路一條。死,將軍從未怕過,但想著曾經的誓言,加上對宋文帝亂殺良將之舉已至心寒,無奈之下,委身於伽藍寺為僧,希望有朝一日平昔戰火,再回到她的身旁。

他們昔別的城門,有一位女子經常坐在一塊石板上等著心愛的人回來。每每遇到前方歸來的人,女子便問有沒有見過將軍,但始終沒有將軍得勝歸來的消息。

女子從未放棄過,仍然日複一日地等著。這個故事,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傳到了在伽藍寺出家的將軍耳裏。

但將軍不能回去,此時北魏已遷城洛陽,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南北朝戰爭還在繼續,他必須活下去,等到戰爭結束那一天……

不知道多少年,戰爭終於結束了。

將軍第一次走出伽藍寺的那傾斜、像要倒塌一樣的山門,回到了那個日思夜想的地方。

一身平民打扮的他,來到殘破的城門早已斑駁不堪的城門前,他走到他們分別的地方,在那樹早已枯掉的大樹旁邊,摸著那塊她天天等待他歸來坐的石板……

城郊傳來優雅的牧笛聲,路過的人告訴將軍,這裏曾有一個女人一直等著她心愛的人歸來……

重新踏足熟悉的土地,他心裏的感受,卻是那麼複雜,仿佛一切又回到了羨煞旁人的當年……

他在這座殘破的孤城裏尋著她的終影,但始終找不到,天上的雨紛紛落下……

他一直相信她一直在等她……

孤城的老者告訴他,她一直是一個人……到死那天都是……

僧人又回到蒲團之上,靜靜地坐著,敲打著木魚……

天上的雨仍然在紛紛落下,落在禪房外那塊石板之上……”

青峰說畢,毓月卻仿佛陷進了這個故事之中,她對於這種錯過的事情深有體會,她不明白人生為何有這麼多的不可得,她真的不能明白,也不想去明白。因為明白了,也該失落了。

倏然,毓月對青峰說道:“我想去看看那塊玉!”

“方才不是看過了嗎?怎麼還想再去看看嗎?”青峰問道。

毓月說道:“我總覺得冥冥之中,總有一股力量在牽引著我,讓我向前走著。沒錯,那塊寶玉,我是見過的,那時我和清風進入了幻境,一個和幽桂姐姐長得很像的一個女子,叫作桂幽。她給我一塊玉,就是我們方才在博物館看到的那一塊玉。我記得,我想,我同這玉一定有著一些千絲萬縷的關係?我想再去看看,說不定會有什麼發現。”

“既然你想去看看,那我們再去便是,隻一件事情,不許再哭了!”青峰對毓月說道。

毓月道:“我知道了,隻再去看一眼,不哭了!”

說畢,二人有走進了博物館。那塊玉在燈光的照射下,通透潤澤,仿佛是有生命一般,又好像是一個無言的故人。毓月含淚看著玻璃罩下的這塊玉。

這時,玉開始發出光芒了,不停地抖動,毓月大驚。回頭看青峰,隻見青峰一動不動,呆若木雞。旁邊的解說員,還有一些遊客都一動不動,仿佛時間停止在那一刻。

毓月見這塊玉越發抖動得厲害,而後玻璃罩開始碎裂開來。玉飛到了毓月的手裏,發著溫潤的光。毓月拿起玉,怎麼叫青峰也叫不醒來,於是先行跑了出去。不然一會子被人發現自己拿了玉,便是有口也難辯解。

當毓月拿著這玉時,這玉的光芒越發強烈,照得毓月睜不開眼了。過了一會子,光芒褪去,毓月睜開眼睛,自己居然站在了白清城的大門口,這是怎麼一回事?

欲知後麵蜿蜒曲折到九曲十八彎的後事,請吃瓜群眾自備幹糧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