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研究生院、18個學院(公共管理、法學、新聞、信息、經濟、人文、對外語言文化、外國語、商學、財經金融、國際關係、勞動人事、環境、檔案、馬克思主義、徐悲鴻藝術、成人高等教育、網絡教育)和8個校屬係(中共黨史、統計學、人口學、社會學、農業經濟、體育等)、13個校級研究所;有56個學士學位專業、8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91個碩士點、64個博士點、9個一級學科授權、8個博士後流動站。有25個國家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哲學、倫理學、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國民經濟學、區域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產業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統計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中共黨史、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學、人口學、中國古代史、文藝學、會計學、企業管理、檔案學、新聞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1個教育部重點學科(檔案學),12個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6個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和科研基地,3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及數十個研究所、院、中心。
有教師1221人,其中教授423名,副教授603名,博士生導師326名;另有168位國外學者和210位國內名流為名譽教授、客座和兼職教授;有14名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其中7人擔任評議組召集人;在教育部8個全國高校文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中,有6個主任、2個副主任;有122人被評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4人入選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跨世紀優秀人才工程”,50人入選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百人工程”。在校博士生1100餘人,研究生3300餘人,本科生5000餘人。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金色盾牌熱血鑄就,危難之處顯身手,崢嶸歲月何懼風流。”大家想必都聽過這首《別衣警察》歌,看過影片《龍年警官》吧。好男兒好巾幗年少壯誌,誰沒有做過當公安幹警的美夢?公安大學前身是華北公安幹部培訓班,創辦於1948年;先後經曆華北公安幹部學校、中央公安幹部學校、中央人民公安學院、中央政法幹部學校等時期,彭真、羅瑞卿曾兼任其校長;1984年改建為全日製中國人民公安大學;1998年原中國人民警官大學並入,2000年原北京交通人民警察學校並入,其綜合力量更加強大。它是公安部直屬綜合性高等學校,中國同類院校的排頭兵,相關專業實力居前列。下轄一家專業性大學出版社。校本部位於京城中心地帶,附近有北京火車西站、中央電視台、中華世紀壇、軍事博物館等單位,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此校是特殊類院校,屬提前錄取批次,地位顯貴,專業可觀;加之北京的吸引力,故各地高分考生均踴躍填報,分數線曆年很高。但因為學校的辦學性質及學員將來工作的嚴肅、警覺性,故在錄取時對考生的身體素質、政治審查要求也非常高。另外,學校雖好,但其超嚴格的警務化管理、高強度的軍訓體鍛、大比例的政治思想課程,大家不知道能不能適應?先得做好各方麵準備。
[聯接]分3個校區,占地麵積48萬平方米。藏書數十萬冊。
設警察管理係、法律係、外語係、公安文學係、偵查係、治安係、科技係、交通管理工程係、警察戰訓係等17個教學係部。有7個科研機構,及物理、化學、法醫、物證、痕跡檢驗、文件檢驗、照相、交通管理、技術預防、電子技術等實驗室,圖書館、閉路電視、多媒體實驗室、語音室等現代化教學係統。
有師資42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5人,其他具有高級職稱人員64人。
中國農業大學:國富民殷、強農為本;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數代農大人情係鄉土,憂患蒼生,形成了該校特有的勤勉持重、愛國憂民的精神傳統和嚴謹求實、厚德博學的辦學傳統。中國農大是我國現代農業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曆史肇始於1905年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1949年由北大農學院、清華農學院、華北大學農學院合並為北京農業大學;1954年、1984年被列為全國6所重點院校、全國重點建設10所高校之一。1995年,北京農業大學、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合並成立中國農業大學。現任校長便是曾任北大副校長的著名數學家陳章良。它是我國農業類院校的排頭兵,一所以大農科為特色和優勢的綜合性大學;構建了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農業與生命科學、資源與環境科學、信息與計算機科學、農業工程與自動化科學、經濟管理與社會科學等學科群。其生物與農業高技術領域研究居領先水平,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土壤學、農業機械化工程、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等專業在全國數一數二。國家重點學科數(19)個居高校前十強。石元春院士主持的“黃淮海平原中低產地區綜合治理研究與開發”項目曾獲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它位於首都北京西北部,那是聞名於世的人文和自然風景名勝區,燕山蜿蜒,林木繁茂,名園薈萃,眾多高等學府聚集於斯。附近有圓明園、頤和園、玉泉山、百望山等著名公園,有國防大學、中央黨校、中國新聞學院、國際關係學院等著名院校,還有著名的中關村高科技開發區等。校園內環境優美,古木蔥蘢,綠草如茵,適宜求學,當年我也愛去。中國農大橄欖球隊是中國大陸第一支橄欖球隊。
[聯接]占地麵積2000多畝。藏書142萬冊。
設13個學院(農業與生物技術、生物、動物科技、動物醫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資源與環境、工學、水利與土木工程、信息與電氣工程、經濟管理、理學、人文與發展、國際等),另有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學院。有1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1個博士點,96個碩士點,60個本科專業。有19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植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農業機械化工程、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學、果樹學、土壤學、植物營養學、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農藥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基礎獸醫學、預防獸醫學、農業經濟管理),14個部級重點學科;10個博士後流動站;2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8個部級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級研究中心,9個部級研究中心;2個國家理科基礎學科研究和教育人才培養基地(生物學、化學)。另有中德綜合農業發展中心、中日農機維修培訓中心、中以國際農業培訓中心、中日神內農牧經營研究中心等國際教育與科研合作機構。
有1170餘位專職教師,其中中科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教授286人、副教授504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6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8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13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專項基金”11人。有全日製本科生14400名,碩士研究生2530名,博士研究生1460名,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30餘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1761人,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77人。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1917年建校,時名北京協和醫學院;解放後改為中國協和醫學院;1957年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合並,院校合一,是我國唯一國家級醫學科學高級學術機構和綜合研究中心;1959年改為中國醫科大學;1978年改為中國首都醫科大學;1985年改為現名;1995年建立全國首家護理學院。校本部坐落在首都繁華的中心區東單、王府井,離天安門、建國門隻有一箭之遙,位置優越,堪稱離中國心髒地帶最近的大學;環境優雅,是典型的中國古式建築風格。有生物學、生物化學、藥理學、內科學(心血管病、血液病)、外科學(胸心)、核醫學、藥物化學等國家重點學科。多年來一直以培養研究生、博士生為主,是長期實行8年製高等教育的唯一醫學院校,稱為“中國醫學博士的搖籃”。下屬的協和醫院是中國最好、世界馳名的少數醫院之一。機構編製在國內醫科院校中規模最大、實力最強。醫科排名或一或二。這裏湧現出了以黃家駟、林巧稚、張孝騫、吳階平等為代表的一批中國醫學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