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領導者的最大價值是傳承 領導力的傳承 (3)(2 / 3)

在現代企業製度盛行的當下,家族企業往往給人一種落伍、保守的印象。然而,家族企業卻又無所不在,國際500強企業裏麵,大多數屬於家族企業,如寶馬、三星和沃爾瑪等都是家喻戶曉的商業巨頭。

家族企業的開創大多由一個夢想開始,到最後找到“真理”即成功的秘密,確立家族傳統。以過去的光榮曆史為基礎,期許將家族名聲發揚光大,或許這正是每個成功家族企業的靈魂。而這些真知灼見經由下一代詮釋,像福音似的四處傳播。

然而在中國,很多人更傾向於這樣的看法: 中國的家族企業更像是“家庭作坊”——權力攬於自家、管理類似家長,而且最大的問題是不相信外人,更願意或者更相信自己的家人來接替自己的事業,這種任人唯親的做法也成為家族企業被人詬病的地方。

很顯然,股份製與家族製互有利弊,這也說明了企業製度本身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更沒有普遍適用的標準模式。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背景的企業隻有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最適合的企業製度,才能讓企業得到長足發展。

在柳傳誌的腦海中,聯想應該是這樣一個企業: 首先是全體員工要有責任心,能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積極貢獻自己的力量,並得到家庭的關愛;在此基礎上,公司中層還需要加上上進心,要有往上走的願望和衝勁;對最高層來說,除了責任心和上進心外,還必須有事業心和使命感,把公司當家一樣來經營,同時要有長遠的眼光,在製定公司戰略的時候既要立足實際,更要著眼未來。

柳傳誌把聯想的員工分為三個層次,對不同級別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就如同在一個家庭中,角色分工不同,但是共同目的都是為了把家庭建設得更加和諧美好。

有了這樣一個清晰的藍圖,綜合股份製和家族製這兩種企業模式,柳傳誌開創性地提出了要把聯想打造成“沒有家族的家族企業”的口號。

對於什麼是“沒有家族的家族企業”,柳傳誌如此解釋道:“這個概念中有兩個‘家族’。後一個‘家族’,就是指要做‘有主人’的企業,企業家不僅在打工,還要把這個企業當成自己的事業來做,為企業的長遠目標負責。前一個‘家族’,則指的是家族企業的弊病,比如用人時任人唯親的傾向,把家族利益淩駕於企業利益之上。這對企業發展不利,需要被排除掉,所以目標是‘沒有家族’。”

雖然傳統的家族企業不乏各種弊端,但是血緣關係畢竟在維係企業正常運轉上發揮了很大的紐帶作用。聯想本身不是家族的,而是全民所有,經過多年發展,逐漸過渡到國有民營,那麼聯想究竟靠什麼來凝聚人心,讓所有人形成助推聯想前進的合力?

對這個問題,柳傳誌自己曾經有過一段講話:“用什麼力量把大家團結在一個企業裏做事?親情文化還是企業使命?我覺得企業目標與企業利益是第一位的,這一原則之下,可以發展同誌加朋友的情誼。”

柳傳誌講過一個故事,他的一個朋友兼同事,算是鐵哥們,也是聯想最初的創業者之一。但後來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柳傳誌發現此人並沒有真正以聯想利益為重,於是忍痛降了老朋友的職,後來此人也離開了聯想。每次想起這件事,柳傳誌都頗為傷感,也讓他修正了自己早前對親情文化的表述,或者說給親情文化加了一個前綴,那就是企業目標和企業利益是第一位的。親情怎麼講都可以,但不能觸及聯想的整體利益這個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