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尚且懂得互利共榮,作為“萬物靈長”的人類更應該學會利人利己。
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做一個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鬥場。世界給了每個人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並非自己之失。
高明的管理者在自己需要安慰時,去安慰別人;在自己悲傷時,去減低別人的悲傷;或是將自己的生活,去給予或分享給別人的行為,更是最值得尊敬的行為。
雙贏思維看重相互的利益,是一種強調富足的習慣,你奉行怎樣的思維,便會產生相應的行為來支持它。
從社會學的角度講,企業和員工是互惠共生的關係。沒有企業,員工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就業機會;而沒有了員工,企業想追求利潤最大化也隻能是鏡中花、水中月。
人的內在是脆弱的,尤其是那些外表看似堅強與自足的人。我們若能傾心聆聽,他們也會言無不盡。若能表現關懷,特別是無條件的愛心,會給他人一種內在價值和安全感,並更能加強對別人的影響力。許多人借助外表、地位象征、成就和人際關係獲得安全感與力量,但借來的力量終究不足。缺乏愛心、隻懂得虛偽與委婉的人,即使能呼風喚雨,也無法讓人信任。
企業的成功不僅意味著企業的成功,也意味著員工的成功。主動做事,幫企業獲取成功,你很快就能在工作中贏得企業的青睞。
所以,真正意義上的員工與企業的關係,絕不是天生的一對冤家,而應是互惠互利、創造雙贏的合作者。一般說來,那些時刻同企業立場一致,並幫助企業取得成功的人,才能成為企業的中堅力量,才會成為令人羨慕的成功人士。
行動指導
從一個人的所愛之中找到令人振奮的東西是當領導的前提。對於員工來說,你是強大的管理者。成功的管理者,用關懷和體貼贏得員工的心。
物壯則老——強盛到極點就會走向衰弱
道德經箴言
原文: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 《道德經》第三十章
譯文:要知道,事物強壯了就難免趨於老化,這是不合於道的,不合於道總是自速其亡。
任何管理者都要有培養繼任者的計劃和意識。培養合格的繼任者,比實施一項新戰略更重要。
從1994年6月起,韋爾奇就開始與董事會一道著手遴選接班人。有鑒於當年自己處境的尷尬,韋爾奇幾乎事必躬親。在秘密選定十幾位候選人名單後,他會經常性地安排他們與董事會成員聚餐跳舞,讓董事們對候選人有更多的感性認識。當然,對候選人也有多種明察暗訪的考核。
經過6年零5個月的篩選,通用電氣公司在紐約宣布,44歲的傑弗裏?伊梅爾特將成為全世界最有價值的公司的下任CEO。
有人嘲弄韋爾奇,如此早地宣布接班人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
韋爾奇的回答是:“我不是因為年紀大,身體疲倦而退休。我退休是因為我在這個公司已幹了20年。我的成就將取決於我的繼任者在未來20年裏將公司發展得如何。我有一支很好的管理團隊,把我這樣的老家夥剔除出去,他們才能做好自己的事。”
韋爾奇在GE工作了20多年以後,才成為GE新的領導者,他憑借著對GE的深刻了解,上任後大刀闊斧的改革,使企業重新煥發了活力。
在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接班方式上,以“自選接班人”方式最為理想。在這種方式中,董事會在接班人的挑選、培訓開發過程中可以進行有效的控製,保證接班人受到充分的培訓,適合企業發展的需要,在接班人上任後可實現企業平穩過渡。
企業想要掙脫套在身上的桎梏,長期生存發展下去,管理者者就要將更多的精力與智慧放在為企業培養更多能夠創造財富的管理者上,並在企業內培養一種可供優秀經理人成長的健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