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調牛排,對你已不成問題,”鬆下說,“但是我隻能吃一半,牛排真的很好吃,但我已80歲了,胃口大不如前。”鬆下說:“我想當麵和你談,是怕你看到隻吃了一半的牛排被送回廚房時,心裏會難過。”
這就是鬆下的柔性管理,不僅僅對員工,對任何人都懷抱仁愛與尊重之心。“柔性管理”是相對於“剛性管理”提出來的。“剛性管理”以權力和規章製度為中心,而“柔性管理” 則以人為中心,對員工進行人格化管理。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實現需求。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又指出,為維持生活所必須滿足的低層需求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相當於保健因素,而被尊重和實現自我的高層需求則屬於激勵因素。因此,柔性管理主要滿足員工的高層次需求,具有有效的激勵作用。
柔性管理最大特點,在於它主要不是依靠權力發號施令,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權力平等、民主管理,從內心深處來激發每個員工的內在潛力、主動性和創造精神,使他們能真正做到心情舒暢、不遺餘力地為企業開拓優良業績,成為企業在全球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競爭優勢的力量源泉。
行動指導
管理者要明白“剛者易折”的道理。惟有至陰至柔,方可縱橫天下。
以身觀身——善於換位思考
道德經箴言
原文: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
——《道德經》第五十四章
譯文:所以,以自身觀想德身,以我家觀想德家,以自鄉觀想德鄉,以我邦觀想德邦,以現今之天下觀想厚德之天下。
你希望別人怎樣待你,你就要怎樣對待別人。在管理過程中當領導與下屬發生矛盾時,領導應當從其下屬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找出其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傑克是一家谘詢公司的項目經理,他是一位精力充沛的運動愛好者,他經常鼓勵年輕下屬玩網球、手球、劃船等體育性的活動,無形中帶給公司一種活潑、積極的氣氛。
但是,病弱及年老的員工,總是無法加入他們的活動。久而久之,這些人幾乎完全脫離了群體的活動,因而造成了心理上的不平衡。傑克所舉辦的活動過於頻繁,所以難免會有人體力不勝負荷。
由於傑克不了解下屬的這些想法,仍然不改初衷。直到有一天,他本人的腳扭傷了,上了石膏,不能活動,處處需要別人的幫助。在調養身體的這幾個月中,他才親身體驗到病痛者的心理,於是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平日對病患者缺乏關心,沒有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因而感到非常懊悔。
他病愈後,就一改自己的往日作風,不再我行我素,而是常常深入細致地觀察了解下屬的真實想法。
如此一來,他的人氣就變得越來越旺盛,很快被提升到了總經理的位子。此後,每當過年或節日時,他都會親自去探望生病的職員,聽取他們的需要,為他們多方奔走,並請專門醫師為那些患病的下屬進行健康檢查和及時治療。此外,對公司的衛生管理工作也做得相當完備。
換位思考有利於采納員工意見,進行有效的管理溝通,營造寬鬆和諧的工作氛圍,實施愉快的水式管理。特別是對待下屬的尖銳意見,換位思考能夠讓領導保持頭腦清醒,從其中發現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在管理中通過換位思考,可以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增強信心,建立信任關係。
管理者要“擁有員工的頭腦”,在看問題時要注意換位思考,這樣更利於雙方溝通和理解。做到換位思考,就要尊重下屬的長處,理解他們的難處,關心他們的苦處,隻有這樣才能互相理解苦衷,消除分歧,增進了解,達到和衷共濟的目的。如果一個管理者總是想站在自己的立場來說服你的下屬,或是來闡明自己的高見,並期望對方能依此行事,就會徒勞無功。
行動指導
如果管理者能恰如其分地把握住別人的觀點,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一些問題,才能與對方展開卓有成效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