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勒萬又進行了一場恢複品牌信譽,鞏固市場陣地的宣傳攻勢。通過一係列的品牌保護行為,不僅維護了“碧綠液”的品牌形象,而且進一步給消費者留下了誠信的好印象。
據說,當“碧綠液”的信譽受到突如其來的打擊時,其的股票價格狂跌16.5%。遇到這種情況,企業的一般做法是回收不合格產品,說明原因,表示歉意,或在宣傳上粉飾太平、掩蓋錯誤,這似乎是維護信譽的通常辦法。但是碧綠液公司沒有這麼做。
公司的很多員工對此大為不解,在美國發現的不合格產品充其量不過十來瓶,而且醫學專家認為,喝一瓶這種含苯量超標的礦泉水並不比吸一支香煙的後果嚴重,有必要這樣小題大做嗎?
勒萬的回答是:“對以絕對純清而贏得國際信譽的‘碧綠液’來說,在其品牌美譽上不能允許有絲毫的懷疑!”這種重視重慶的行為還得到了法國總理的特別讚揚。商業界人士說,這是一種“瘋狂”,更是一場“冒險”。不得不說,勒萬的行為是明智的,他用誠信為公司恢複了美譽。
商業聲譽包括了公司聲譽、品牌聲譽或者個人聲譽等,都建立在誠信基礎上。你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你能實踐自己的諾言嗎?由於信息傳輸更快、更難以捕捉,聲譽也就更容易喪失,太陽微係統公司的CEO斯科特?麥克內利曾經觀察過這種現象。他說,誠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重要。接著,他指出:“直到人們履行自己的諾言之前,諾言還僅僅隻是諾言。這也就是聲譽產生的基礎……同生活中一樣,商業活動其實也是一種人格活動。人格是實實在在的,也就是誠信,它或許是無形的(有時候甚至還會受到欺騙),但絲毫沒有減弱其真實性。”
沒有信賴,組織機構就不會信任自己的成員,成員之間也會相互猜忌。如果人們之間相互猜忌,那麼團隊精神和相互協作就成為一紙空文。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信任,就做不了任何事情。
誠信文化本質上是約束力和執行力文化,是保證企業核心價值觀貫徹落實的一種製度“防火牆”和文化“方向盤”。企業應將誠信管理作為推進誠信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著力使誠信文化融入礦井經營管理之中,建立“透明規範、勤廉高效”生產經營秩序。
行動指導
企業賣的是信譽,而不是賣產品。消費者給予企業無任何企圖的讚揚,有口皆碑,這就是美譽度。這種美譽度是無價的,是最可貴的最可靠的市場資源。
樸厚立身——立本的道德不能丟棄
道德經箴言
原文:為天下穀,常德乃足,複歸於樸。
——《道德經》第二十八章
譯文:甘作天下的溝谿,永恒的德性就不會離失,複歸於嬰兒般的隨和態。
許多優秀企業都有遠遠超越利潤目的的道德追求,而同時,它們的利潤也會滾滾而來。履行社會責任可以彰顯企業形象,提升企業品牌影響力;而社會責任缺失,則會醜化企業形象,令企業品牌蒙羞。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舉國悲痛。幾天之後的5月18日晚,由多個部委和央視聯合舉辦的募捐晚會上,“王老吉”背後的生產商廣東加多寶集團因為1億元的巨額捐款而“一夜成名”。加多寶集團代表陽先生手持一張碩大的紅色支票說:“希望災區人民能早日離苦得樂。”這1億元的捐款成為當時國內單筆最高捐款企業,加多寶集團頓時吸引住了全中國人民的眼球。
我們都為加多寶集團的社會責任之舉而拍手稱讚。就在加多寶宣布捐款1億元的時候,社會公益產生的口碑效應立即在網絡上蔓延,消息傳出10分鍾後許多網友第一時間搜索加多寶相關信息,加多寶網站隨即被刷爆。接下來“要捐就捐1個億,要喝就喝王老吉”、“中國人,隻喝王老吉”等言論迅速得到眾多網友追捧。
王老吉的真情實意打動了每一個中國人,道德之舉產生了絕大的經濟效應,許多網友發帖說:“喝王老吉不僅僅會甜在嘴裏而且還會甜進心裏!”網上一個名為“‘封殺’王老吉”的帖子號召大家“買光超市的王老吉,上一罐買一罐”。單單5月19、20日這兩天,王老吉就在全國多地出現了賣斷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