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八) 八月管理者的合作之道 (5)(3 / 3)

現在,工程師所要知道的疑問是,為什麼這部車會因為從熄火到重新激活的時間較短時就會發不動?工程師很快地由心中浮現出答案:應該是“蒸汽鎖”。買其他口味的冰淇淋由於花費時間較多,引擎有足夠的時間散熱,重新發動時就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買香草口味時,由於時間較短,引擎太熱以至於還無法讓“蒸汽鎖”有足夠的散熱時間。

在這個事件中,購買香草冰淇淋雖然與發動機熄火並無直接聯係,但購買香草冰淇淋確實和汽車故障存在著邏輯關係。問題的症結點在一個小小的“蒸汽鎖”上,這個細心的工程師正是因為有一種執著不懈的勇氣和永不氣餒的精神,才得以發現問題,並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關鍵。

在管理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問題,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而作為管理者來,能否及時發現問題,麵對問題,有效地解決問題,是決定管理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管理者就必須要有問題意識,在管理過程中及時地捕捉存在的問題,有效地調整管理策略,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施以管理,促進企業和諧發展。

凡事不得過且過,而是要弄個究竟,隻有具備這種精神,才能夠在問題發生之前將其扼殺在搖籃裏,從而免更大的問題和更多的損失。

行動指導

作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就要有一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

靜之徐清——潔身自好,注重自身修養

道德經箴言

原文: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

—《道德經》第十四章

譯文:哪些人能在混濁中保持本心的澄明?能注意守靜就能漸趨本心的澄明。

在實際工作中,管理者往往不自覺地用各種規則、標準去約束員工,而很少對自己嚴格要求。要知道身為管理者必需具備良好的修養和適當的行為規範,隻有律己才能律人。

日本鬆下公司的創立者鬆下幸之助之就是一個嚴於律己、注重自身修養的人,他幾十年如一日嚴格要求自己,一直到退休,天天堅持準時到公司上班,幾乎做到分秒不差,連公司的門衛都把他當成標準時鍾。有一次上班的時間到了,接他的專車卻未按時到來,為了不遲到他隻好改乘電車。誰知電車剛剛啟動,接他上班的專車又來了,於是他又下電車改上專車。

就這樣,幾經折騰,雖然緊趕慢趕,到公司時鬆下還是遲到了10分鍾。盡管事出有因,鬆下仍然認為遲到是不對的,主動在當天的會議上向下屬道歉。這一舉動,震動了全體員工,從此鬆下公司員工幾乎不再有遲到現象。

京都大學名譽教授會田雄次曾在評價鬆下是說:鬆下先生有古代武士的脾氣——守信、自律,絕不靠政治賺錢,徹底遵守商人道德。他誠懇、細心地謹守禮節,這一品性在公司內部形成了一股稀罕可貴的“品格效應”,這正是他成功的重要法寶。

鬆下本人嚴於律己的做法,為公司管理掃清了一切實施障礙。這正是鬆下公司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重要原因。作為一個企業管理者,隻有當你嚴格要求自己並為此而堅持不懈的時候,才具備了承擔企業領導職務的基本條件,下屬才會像你一樣嚴於律己,為從而實現高效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天到晚寬以待已的人,絕不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要知道在管理者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下屬的眼睛,隻有提高自身修養,下屬才會從心裏感覺到:“這位管理者看來是足以信任的。”那麼,他才會尊重你,並自覺地規範自己的行為。對管理者來說,自律更應該內化為一種思考的力量。市場經濟就是一個算計經濟,你算不過別人,你算計不過市場,你就會吃虧。最好的管理創意往往就蘊藏在一個小小的變化中,隻要學會不斷的思考,就能出人意料的取得管理上的成功。麵對出現的問題,要尋找答案而不是尋找理由。這樣,管理者才敢於對舊的生產方式進行“創造性的破壞”,善於發現和消除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不均衡狀態,使組織效益最大化。

“善為人者能自為,善治人者能自治”。 一個組織的業務能否在激烈的競爭大潮中得到發展,關鍵還在於它的管理者是否有正確的自律意識。管理者隻有身體力行,以身作則,才能建立起人人遵守的組織製度。

行動指導

要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首先要管好自己,為員工們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言教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行為有時比語言更重要,領導的力量,很多往往不是由語言,而是由行為動作體現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