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八) 八月管理者的合作之道 (5)(2 / 3)

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具備強大的內心,堅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並讓自身具備良好的自製力,隻有這樣才有挑戰環境的資格,才不會被任何環境所打倒,才能真正的贏得威信,贏得下屬的尊重和信服。

行動指導

一個人做不好,就是整個執行鏈條有問題。在陷入困境的時候,隻有保持強大而堅定的信念,才能真正的突破自己,戰勝環境,贏得最終的勝利。

“致虛極”——遇事保持冷靜,不盲目冒險

道德經箴言

原文:致虛極,守靜篤

——《道德經》第十六章

譯文:盡可能地使自己顯得虛若無有,盡可能地保持清靜

對管理者來講,“守靜”就是在決策時要抵製各種外界誘惑,冷靜、客觀地判斷形勢,隻有這樣才能避免盲目決策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小王受公司的委托去中東地區發展空調市場,當時在中東地區,空調市場可以說都被美國空調所控製。當小王初到這個地區的時候,並沒有拿出自己的產品與對方進行競爭。

小王把精力放在做市場調查上,不斷地對周圍的環境和形勢進行觀察。通過一段時期的觀察,他發現,中東地區的酷熱使人們都爭相購買空調器,但含鹽分極高的潮濕的海風及沙漠吹來的塵土,很容易使空調器生鏽、堵塞。因此,使得本來可以用十幾年的空調器,在那裏不過幾年就不能用了。

於是,小王開始行動了,他四處地說:“你們這裏氣溫酷熱,為了避免中暑,不使用空調器是不行的,美國的空調器質量好,使用美國貨是明智的選擇。”但是他暗地裏卻讓公司的技術人員對原產品進行了技術改造,使之能適應當時中東地區特殊的氣候環境,不但要使新產品提高抗腐蝕性能,而且還要提高防堵塞性能。

當小王的建議被公司采納並研製成功時,一上市就受到了中東地區人們的青睞。而美國空調在麵臨這一情況時,隻有灰溜溜地為其讓路了。

“守靜”是中國古代哲學中常見的一個命題,最早的提出者就是老子。老子十分重視清靜在社會政治生活和人生修養中的作用,勸說世人要“致虛”、“守靜”。有人提出,企業家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講的正是“守靜”的道理。

在企業界,有的企業家是賭徒,敢於大冒風險。他們很像項羽,具有英雄主義的浪漫情懷,能給人很痛快的感覺。但是“自刎烏江”的最終結果,卻是每個人都不願看到的。英雄主義與現實是有很大區別的。盲目的冒險並非明智。

在一次企業家精神研討會上,與會者總結出這麼一個觀點:“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個唯一的特點:他們都不是‘風險偏好者’。他們總是試圖確定風險的性質,並且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否則,我們中間就沒有人會取得成功。”

行動指導

卓越的管理者和決策者,絕不能輕率地盲目求變,而是應該能夠冷靜地分析現實,在提出可行性方案後,采取謹慎的或者是漸進的方式進行“探水”,在確定風險性質、界定風險範圍的情況下再去行動。

能知古始——弄清事物的來龍去脈

道德經箴言

原文: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道德經》第十四章

譯文:能懂得返本複初,是維係於道的基本點。

管理者是決策者和引導者,如果他不能很好的發現問題,不能很好的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就難以做出最準確的判斷,那就會下達錯誤的指令,從而使屬下做出錯誤的事情,從而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一天,美國福特公司客服部收到一封客戶抱怨信,上麵是這樣寫的:“每當我買的冰淇淋是香草口味時,我從店裏出來車子就發不動。但如果我買的是其他的口味,車子發動就順得很。為什麼?為什麼?……”

很快,客服部派出一位工程師去查看究竟。當工程師去找寫信的人時,對方剛好用完晚餐,準備去買今天的冰淇淋。於是,工程師一個箭步跨上車。結果,買好香草冰淇淋回到車上後,車子果然又發不動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工程師忙了好多天,依然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工程師有點氣餒,不知是不是該放棄,轉而接受退車的現實。

但是,他決定從細節入手,弄清楚這個問題的來龍去脈和產生的根源。工程師開始研究從頭到現在所發生的種種詳細資料,如時間、車子使用油的種類、車子開出及開回的時間……不久,工程師發現,買香草冰淇淋所花的時間比其他口味的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