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結束的時候,大家都覺得精神百倍,幹勁十足,有個業務員甚至自願每天工作14小時……賽茲報告說,以後公司的業務果然蒸蒸日上。
“這些人跟我做了一次道德交易。”賽茲先生說,“隻要我實踐自己的諾言,他們自會實踐他們的諾言。我征詢他們的願望和期待,這一做法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需要。”
由此可見,管理者在做事也要順應大多數人的意願,而不可孤注一擲,做出違背自然規律與市場行情的決策。隻有順應自然才合乎天道,遵從客觀規律,企業才能長久發展。
行動指導
任何違背於企業發展的行來,都可以帶來不良的後果。因此,管理應該努力的目的是尊重自然,順應天道。
第二周 前進?後退?做事的不定法則
“勇於敢則殺”——明白什麼不能做,比明白什麼能做更重要
道德經箴言:
原文: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道德經》第七十三章
譯文:勇於無所顧忌,則充滿凶險;勇於不無所顧忌,則穩妥靈活。
勇敢值得稱道,但“勇於敢”確實是危險之舉。
1988年,王安公司在美國《財富》雜誌評出的世界500家最大的工業企業中列第414位,他的個人財產超過20億美元,是當時全美第五大富豪。他還是第一個進入美國“名人堂”的亞裔科學家。
誰也沒有想到,短短幾年時間,王安公司便土崩瓦解,從成功典範一變而為失敗典型。當所有電腦商都按IBM製定的行業標準開發中型電腦時,王安卻堅持生產本公司製式的電腦設備,堅決與IBM的產品不兼容。許多客戶在選用王安產品的同時,大量使用IBM的產品,不兼容給他們帶來極大的不便。當客戶向王安公司提出兼容要求時,卻被斷然拒絕。這種執拗態度使許多老客戶流失。
盡管如此,在跟IBM公司的競爭中,王安公司似乎逐漸占得了上風,它的中型電腦市場占有率一度超過IBM公司。但是,到1990年,中型電腦基本被市場淘汰,王安公司的銷售額急劇下降。在這風雨飄搖之時,王安又因食道癌病逝,公司人氣更是大打折扣。不久後,分布在各地的王安子公司被大量拍賣、購並或破產,王安公司事實上已名存實亡。
美籍華人王安就是一個因“勇於敢”而遭致失敗的典型例子。一支龐大的軍隊可能因為“勇於敢”而全軍覆沒;一家龐大的公司可能因為“勇於敢”而土崩瓦解。
在確無希望獲勝時,勇敢的人如何選擇?有的人選擇頑強戰鬥,有的人選擇審慎撤退。當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處於百萬敵軍重重包圍之中時,國際顧問李德和紅軍領袖毛澤東的軍事策略正好是“勇於敢”和“勇於不敢”的相反例證。李德主張“禦敵於國門之外”,勇敢地冒進,用紅軍的血肉之軀抗擊敵人的飛機大炮;毛澤東主張戰略大轉移,勇敢地撤退,在敵人薄弱的地方發展自己。曆史證明,是“勇於不敢”的策略拯救了紅軍,為革命勝利保留了火種。
因此,我們在幹事業時,一定要冷靜地分析形勢,權衡利弊。如果確實沒有獲勝希望,要堅決地選擇“勇於不敢”。隻有逐漸成熟的穩健經營、紮實管理型的全新的管理者,才會懂得“明白什麼不能做,比明白什麼能做更重要”,這樣企業才能走得更穩。
行動指導
一個人僅僅了解自己能做什麼的時候還不夠,唯有明白自己不能做什麼的時候,才能真正幹成大事!
“勇於不敢”——退讓是另一種進取,畏懼是另一種勇敢。
道德經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