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二) 二月 管理者的自律之道 (3)(2 / 3)

善建者不拔”——信念往往有驚人的爆發力

道德經箴言

原文: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

——《道德經》第五十四章

譯文:合道境地的人,他的建樹根柢牢固,他的抱持不會脫落,他的事業將世代承繼不衰。

大人物的信念也許不符合世俗的風尚,但卻包含了為大眾服務的願望。

新東方發展到2000年的時候,麵臨一個轉型的問題。2000年5月,新東方公司化改造正式啟動,注冊了由校長、副校長和一些名牌教師等11名股東組成的“東方人科技發展總公司”。

根據公司股權設計,俞敏洪占有絕對的控股地位,其餘10位股東隻能分享剩下的股權,俞敏洪成了“獨裁者”,是新東方的主人,而其餘人等變成了俞敏洪的“雇工”。

這樣的結果讓新東方的元老們很不滿意,於是,矛盾開始頻頻出現。除了俞敏洪,其他的小股東們為了防止俞敏洪的權力過大,推選了王強擔任新東方CEO,實際上王強讀不懂財務報表,並推舉以王強為首的董事會成員組成“CEO聯係會議”,將俞敏洪排除在會議之外……

於是,在當時連“有限公司”和“無限公司”都分不清楚的情況下,俞敏洪下狠勁攻讀了幾十本企業經營管理的書,到處請教專家學者,為的是找到一個打破僵局的好辦法。

在巨大的壓力之下,俞敏洪不僅找到了一個打破改製僵局的好辦法,而且顯示出超人般的魄力。在眾位元老“搞不定”的情況下,俞敏洪重掌新東方,以令眾人刮目相看的魄力結束了這次內部爭鬥。他重新梳理了新東方的權力結構,重新定位了新東方的發展方向。從而穩定了軍心,力挽狂瀾,將新東方從生死線上拉了回來。

俞敏洪回憶那時的心情,由衷地說:“絕望到低穀的時候,我豁出去了。我橫豎一咬牙,到了這個田地,我還有什麼做不到!”

一位哲人說過:一個真正偉大的人或企業首先是內心的強大,當心靈強大了,便沒有什麼可以阻擋。而內心的強大,也許可以理解為是一種自信,但更重要的,或者說是更難以做到的,其實是屢戰屢敗後還能屢敗屢戰。其實我們需要的就是俞敏洪的這種不怕折磨的堅強心態。

堅持信念的人,麵對不確定的未來,有時候會“明知不可而為之”,有時候甚至做不少“傻事”。因為成大事者的信念,隻是他們自己的道德準則,不同於當時的社會道德標準。他們的行為,在常人看來很另類,甚至被視為“偏執狂”,但這是一個隻有偏執狂才能成功的世界。

大人物的信念也許不符合世俗的風尚,但卻包含了為大眾服務的願望。因此,他們的信念才會最終成為團隊的核心價值觀,他們的美好願望終將成為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隻要相信自己,保持不拔的信念,就有可能實現在他人看來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行動指導

一個人心中若有信念,就不會左顧右盼、瞻前顧後,他會把畢生的精力凝聚到一個目標上,從而爆發出驚人的能量。

善抱者不脫——信念無形而有力,雖千萬人吾往矣。

道德經箴言

原文: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

——《道德經》第五十四章

譯文:合道境地的人,他的建樹根柢牢固,他的抱持不會脫落,他的事業將世代承繼不衰。

一個管理者成大事的前提就是信念。

19世紀末20世紀初,甘地創造了一個曆史上的奇跡,他讓那些失去了一切的人們又恢複了尊嚴;沉默寡言者又發出了呼聲;膽戰心驚、畏縮不前的人們現在高高地昂起了頭;被解除武裝的人們鍛造出一種使大英帝國的刺刀喪失功能的武器。

甘地的信念代表的是印度人民的心聲,也激勵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他在鬥爭中表現出的堅忍不拔的頑強精神與愛國熱情,培養了印度人民的品格和骨氣,而且獲得了驚人的成功。甘地人格的神奇魅力,抓住了印度人民的心,給人們以希望和力量,使一個長期萎靡不振、人心渙散的民族重新振作起來,為民族獨立而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