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物欲橫流、燈紅酒綠的今天,擺在每個人麵前的誘惑都有許多。唯有保持一顆清涼心、善待欲望的人,才不會誤入歧途。無盡的欲望隻會讓你成為一口枯井。貪婪是耗盡人的能量,卻永不讓人滿的地獄。所以,我們一定要鎖住自己的欲望,不要讓它破壞掉我們的幸福。
因此,卓越的領導要善於控製自己的態度,尤其是在位高權重之際,更應時刻提醒自己保持冷靜,以大局為重,不要一時衝動迷失在可怕的欲望之中,造成遺恨終生的結果。
行動指導
優秀的領導要善於控製自己的貪婪的私心和對名利追求欲望,隻有做到自律人才能管理別人。
自知自愛——受人敬重的法寶
道德經箴言
原文: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道德經》第七十二章
譯文:因此,聖人但求自知,不去自我炫耀;但求自愛,不去自顯高貴。
我們多份付出,就是成全了別人,我們不僅能對自己的良知負責,同時也會有益於這個世界。
這是發生在一個建築工地上的故事。年輕的馬丁和科爾是一對好朋友,他們都是建築工人。一個秋天的下午,他們正在尚未竣工的大樓裏幹活,那裏離地麵有幾十米高。
突然,他們站立的木板斷裂了。一刹那,兩個人同時從幾十米的高空落下。他們都認為自己肯定完了。
但是幸運的是,一個防護杆拯救了他們。但兩個人實在太重了,脆弱的防護杆隻能承受一個人的重量,他們中間必須有一個人放開手,然而求生的本能讓他們都緊緊地抓住防護杆。時間在一點點過去,防護杆吱吱地作響,眼看馬上就要斷了。
這個時候,結了婚的科爾含著眼淚對馬丁說:“馬丁,我還有孩子!”
沒有結婚的馬丁隻是靜靜地說:“那好吧!”然後就鬆開了手,像一片樹葉飄向了水泥地麵。麵對選擇,他隻是簡單地說了句“那好吧”,就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
多關心他人,能使你強化自己的能力,並且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因為,此時你擁有著最佳的心態,並借著有規律的自律行動,越來越了解多付出一點點的整個過程和意義。
因此,管理者樹立一個仁義寬厚的形象,將大大有利於管理工作的開展。這也是厚德得人心的真諦所在。管理者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培養自己的寬厚品質。
1努力收斂自己的大脾氣
有些管理者脾氣暴躁,情緒容易失去控製,事無大小都喜歡以大脾氣壓人,他們總以為大發脾氣可以造成一種震懾力。其實不然,脾氣發得過多,會讓下屬見慣不怪,其效用也就逐漸失去,而且聰明的下屬還會形成一套自我保護的辦法,這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2不專權獨裁
管理者不把在具體事情上幹預過多,甚至幹涉下屬的私事,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給下屬一定的自由空間,不要試圖把他們套在自己的小圈子裏,分派任務時多強調目的、結果,而具體完成工作的方法、手段,則應該由下屬自己負責。
3勇於認錯、改錯
上司犯了錯,絕沒有掩蓋的必要,欲蓋彌彰,反而影響到自己的形象和威信。勇敢地承認錯誤,或者公開道個歉,認個錯,當即改正它,這實際上是在顯示管理者本人的“大德”。
行動指導
明智的管理者最在意的是名聲,有好名聲才能受人敬重,才能做到眾望所歸。隻有在下屬麵前樹立一個仁愛寬厚的形象,才能更好地立權樹威,做到取信於“民”。
自知之明——嚴於律己者才能長久
道德經箴言
原文: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道德經》第二十四章
譯文:邁起大步想要前進得快,反而不能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