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生所遭遇的大風大浪,我們會很重視它,越是重視,我們就越容易克服。相反,有些時候,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沒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最後卻成為大難的導火線。
所以,我們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分清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微不足道的,什麼是大事,什麼是小事。有時候,一些事情看起來是大事,其實不一定重要,有的事,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卻很重要。
隻有善於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待眼前的困難和瑣事,分清什麼是大事小事,才能化解災難。
仔細地盤點一下,自己是不是經常被一些事纏繞著。把這些事情一件件地列出來,然後慢慢清理,看看哪些事必須麵對,哪些事可以忽略不計。排除那些忽略不計的事,認真盤算那些必須麵對的事,能夠化解的化解,不能化解的勇敢承擔。實在解決不了的,就準備勇敢地承擔後果——哪怕是最壞的後果。最壞的後果都能承擔,還有什麼不敢承擔。如果能夠爭取到好一點的結果,就是勝利。這樣你就不會憂心忡忡了。
冷靜思考對策,果斷采取行動
亞裏斯多德說:“一個人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憂慮。如果把憂慮所花去的時間用來分析和看清事實,那麼憂慮就會在我們智慧的光芒下消失。”
根據自己的情況,先把搜集到的資料按照重要性、相關性羅列出來,再剔除不重要的、不相關的,然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並寫在紙上。隻要把問題明明白白地寫出來,進行分析和研究,就能夠找到一個合理的解決辦法。
找到解決的辦法以後,要立即行動,千萬不要拖遝。一旦做出決定,就要立即付諸行動,不要因為顧慮太多,而降低了行動的效率。
所以,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過程很重要,一旦撥開雲霧,看清楚了問題的實質,問題也就解決了一半。一旦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就不要遲疑、擔憂,更不要在執行的過程中懷疑自己,隻有堅決果斷、義無反顧地去做,最後就能以高效率取得成功。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不願意接受最壞的結果,不會想辦法努力改變,而是煩惱不堪,憤怒不已,最終毀了自己的生活,成了煩惱的犧牲品。
裏蘭·裏區菲,是一個在遠東地區非常成功的美國商人。1942年,日軍侵入上海,裏區菲正在中國。
他在上海有這樣一段經曆:
日軍轟炸珍珠港後不久就占領了上海。我當時是亞州人壽保險公司上海分公司的經理。日軍派來一名軍方清算員——實際上他是一名海軍上將,他命令我協助他清算我們的財產。我隻有兩條路可走:要麼和他們合作,要麼是死路一條。
我選擇遵命行事,不過有一筆大約75萬美元的保險費,我沒有填在那張要交出去的清單上,因為這筆錢用於我們的香港公司,跟上海公司的資產無關。不過,我還是怕萬一日本人發現此事,我的處境會非常不利。他們果然很快就發現了。
他們發現時我不在辦公室,我的會計在場,事後他告訴我,那個日本海軍上將大發脾氣,拍桌子罵人,說我是個強盜,是個叛徒,說我侮辱了日本皇軍。我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我知道我會被他們抓進憲兵隊。
憲兵隊,就是日本秘密警察的行刑室。我有幾個朋友就是寧願自殺也不願意被送到那個地方去。有些朋友在那裏被審訓了十天,受盡苦刑,慘死在那裏。現在我自己也要進憲兵隊了。
星期天下午我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緊張。多年來,每當我擔心的時候,總坐在打字機前,打出我的問題。
過去我都不把答案打出來,隻在心裏琢磨。這次我決定把答案和解決辦法也打出來。
1、我擔心的是什麼?
我怕明天早上會被關進憲兵隊。
2、我該怎麼辦?
我花了幾個小時想這個問題,寫下了四種可能采取的行動以及後果。
(1)我可以向日本海軍上將解釋。可是他不懂英文,如果找個翻譯來跟他解釋,會使他更加惱火,我就隻有死路一條了。
(2)我可以逃走。這點是不可能的,他們一直在監視我,如果逃走被他們抓住的話,可能會被槍斃。
(3)我可以留在我的房間裏不再去上班。但如果我這樣做,那個海軍上將很可能會起疑心,也許會派兵來抓我,根本不給我說話的機會就把我關進憲兵隊了。
(4)星期一早上我照常上班。那個海軍上將可能正在忙著,忘掉了那件事。即使他還記得,也可能已經冷靜下來,不再找麻煩。即使他來吵,我仍然還有個機會解釋。
我前思後想,決定采取第四個辦法——像平常一樣星期一早上去上班,然後,我鬆了口氣。
第二天早上我走進辦公室時。那個日本海軍上將就坐在那兒,叨著一根香煙,像平常一樣看了我一眼,什麼話也沒說。六個星期後他被調回東京,我的憂慮就此告終。
這完全歸功於那個星期天下午我坐下來寫出各種不同的情況及其後果,然後鎮定地做出決定。如果我當時遲疑不決、心亂如麻,就會在緊要關頭走錯一步。僅是滿麵驚慌和愁容就可能引起那個日本海軍上將的疑心,促使他采取行動。
裏蘭·裏區菲誠懇地說,他的成功應歸功於這種分析憂慮、正視憂慮的方法。
俄克拉荷馬州最成功的石油商人懷特·菲利浦,在說到把決定立即付諸行動時指出:“我發現,如果超過某種時限,還一直不停地去思考某一問題的話,一定會造成混亂和憂慮……”
所以麵對困難,一定要冷靜思考,然後果斷出擊,不要在一個問題上耽誤太多的時間。很多人正是因為不能當機立斷,迅速采取行動,結果“剪不斷,理還亂”,以至於陷入困惑之中,糾纏不清,總是在原地打轉,日夜憂慮。
法蘭克·畢吉爾是美國著名的保險推銷員,他每年簽的保險單都在100萬美元以上。可是在他處於人生的低穀時,他曾經想放棄這份職業。他采取了裏區菲所使用的方式,把他的憂慮寫下來,經過一番分析,他發現他真正需要改變的不是工作,而是他的工作態度。於是,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上,終於使他走上成功之路。
一個人在憂慮的時候,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清楚他為什麼而憂慮。所以,靜下心來,認真分析,看清問題的實質,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混亂是產生憂慮的主要原因。隻有找出憂慮的關鍵所在,才能聰明地解決問題。否則,我們隻會在混亂中盲目瞎轉,浪費寶貴的時間。
世界上的憂慮,大半是因為沒有進行正確判斷所產生的,中國古代“杞人憂天”的笑話,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例如,你必須在下星期二以前解決某個問題,那麼在下星期二之前,你根本不必去試著做什麼決定。在這段時間裏,你的任務就是集中全部精力去搜集有關這個問題的所有資料。這樣你才可能做出正確判斷,解決問題。如果你的精力都用在如何搜集資料、解決問題上,你哪有時間憂慮呢?
一個聰明人不會為任何問題難過,也不會因為什麼事情而失眠。他會在問題出現時,全身心地投入到搜集所需資料的過程中,等到了該做決定的時候,由於看清楚了問題的實質和關鍵所在,自然也就遊刃有餘了。
有的人認為,無憂無慮隻可能是童話或不可實現的夢,但是實際上,隻要一個人麵對問題能靜下心來,以一種很超然、很客觀的態度,撥開問題表麵的迷霧,看清實質,那麼他的憂慮自然就像陽光下的大霧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所以,解決問題首先要冷靜分析,看清事實,並果斷出擊,立即行動,成功也就隨之而來。困難沒有辦法多,隻要善於思考,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問題常常隻有一個,可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一般都有很多。在尋找辦法的時候,至少應該找出兩種,越多越好,然後不斷篩選,最後確定一種最佳方案。
這種思考問題的方法,不僅能夠排除幹擾,減少憂慮,也是獲得成功的好方法。隻要能夠很好地掌握這種方法,很多困難都能迎刃而解,成功也就水到渠成了!